栏目列表
六月份学期研究小结(钱彩华)
发布时间:2022-06-2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钱彩华
学期研究小结 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构成内容,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劳动教育的渗透已经成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然后实际上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劳动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对教师来说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于小学生学习以及成长的重要性,并加强劳动教育渗透措施的研究和应用,有效地改进和提升劳动教育效果,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学习和成长。 一、劳动教育对小学生的重要作用 劳动教育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对小学生的智力、品质等方面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加强对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可以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经过实践证实,很多优秀的品质皆是在劳动中形成的,通过劳动教育,可以让小学生养成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能够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小学生的集体意识、独立生活能力等有重要作用;其次,劳动教育还能有效地开发小学生的智力,经过劳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调节小学生的大脑疲劳,对于小学生左右脑的开发有重要作用,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创造力的有效路径,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益的;最后,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从小学会生活,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能够在劳动中养成关心他人的品质,尤其对于独生子女来说更为重要。 二、小学语文中劳动教育的渗透措施 (一)挖掘文本资源,培养劳动意识 小学语文课程中有显性和隐性的劳动教育资源。显性的劳动教育资源主要是指小学语文教材中直接能体现劳动价值的内容,如五年级下册中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就直接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锄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 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可以让学生围绕“未解” “学”等想象儿童学种瓜时生疏、笨拙的动作,体会农家孩子热爱劳动的品格。 而隐性的劳动教育资源主要是指虽然劳动教育不是该课文的重点,但提供了很好的教育契机,教师要深挖文本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如《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园子中的景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小萧红和祖父在园子中的生活,表达了“我”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 对童年园子中生活的深深怀念。这篇课文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劳动教育,但可以通过分析“我”和祖父在园子里栽花、拔草、种菜、铲地、辨认谷子等一系列的劳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明白劳动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二)紧抓课堂教学,深化劳动观念 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每一堂课都可能为劳动教育提供用武之地。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抓住关键词句。如二年级下册的《千人糕》,有学生提问“为什么叫千人糕呢?”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制作千人糕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很多人的劳动。“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让学生懂得看似平常的东西其实也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劳动成果。 2. 有感情地朗读。《田家四季歌》是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向学生传递劳动观念,教师可以用播放音乐、示范朗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这首儿歌,让学生在儿歌中体会劳动情感,深化劳动观念。 3. 借助课文插图。语文教材上的课文大多会配上与之相符的插图,学生通过图文结合想象画面,能更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乡下人家》,作者为我们描述了“屋前瓜架、门前鲜花、屋后竹林、房前屋后鸡觅食、屋后河中鸭嬉戏、门前院落晚餐、秋夜歌声入梦”这几幅画面,没有乡村生活体验的小学生不一定能联想出画面的和谐美好,但通过课文几幅插图,学生就能直观感受到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体会到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生活的美好品质。 4. 拓展课外阅读。为了深化劳动观念,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如给低年级的学生推荐《超级小厨师》《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等绘本;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搜集关于劳动的名言警句、古诗、名人故事等去加深对劳动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有关劳动的非连续性文本,了解劳动的方式和技巧,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为以后的劳动实践打下基础。 (三)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劳动体验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中走出来。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有学生提及“劳动让生活更美好”,抓住这一话题,引导学生分享对劳动内涵和意义的理解,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因此,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家长资源,如邀请家长作为教师的嘉宾来学校为学生传授劳动技能。同时教师还可以联合社区,组织学生参观劳动单位或劳动基地,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平台,以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 综上所述,合理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重要作用,教师应该探索有效的措施渗透劳动教育,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