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湟里中心小学课题组教研活动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同伴的互助引领和集体的研讨、分享。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聚焦语文要素,萃取实践智慧,切实做到减负不减效,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审美素养。4月25日,六年级教研组开展了毕业班“语文要素的巩固与拓展”的为期一周的教研活动。三位老师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匠心设计,教学风格各有千秋,精彩纷呈。
李娟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富有创新,李老师抓住“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得——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句支撑李大钊壮举,凸显李大钊人品,激发学生佩服之情的文章情感的源泉。李老师抓得准,抓得妙。
王萍老师执教的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王老师的课堂井然有序、教态自然大方、授课语言精炼自如。整节课有三大亮点:一、教学环节清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得到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很好。二、重点突出,目标明确。三、注重文章的理解和文章写作方法的指导。
李玲老师的课一如她个人的干练风格,课堂干净利落。在李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个个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意愿。整堂课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令人印象深刻。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大家集中进行了评课。评课过程中,老师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各抒己见,纷纷指出课堂教学的亮点以及有待改善的地方,并针对每一个细节都做了很好的小结。
这次教研活动,给每位语文教师提供了自身发展的平台。同时,教研活动合作、对话、专业探究的过程,加强了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我们享受着思想盛宴,感受着心灵触动。相信在以后的活动中将会有更多的思维碰撞,激起更多语文教学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