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教材、改课堂、提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审美素养
——记湟里中心小学课题组教研活动
2022月5月18号上午9点40分,由湟里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组刘娟萍老师执教部编版课文《牧场之国》。《牧场之国》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课文所描写的是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不觉为之动容。
王萍:课上刘老师抓住文章中出现四次的赞美“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来作为文章的线索,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的美。整体感知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是什么?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出来,并板书到黑板上,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踊跃发言。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的板书下,完全出现在黑板上,荷兰的美景尽现在学生眼前,激发了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
李娟:学生围绕“为什么称荷兰为牧场之国?从那些语句体现出来的?”展开交流讨论。一路走下来,课堂很顺畅,条理很清晰,层次也很分明。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了文章重点,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陶欢:刘老师一启课便让学生通过了解资料袋的内容,感受荷兰美丽的风光,引起学生的赞美和向往,揭题读题后,又以什么是牧场?(放养牲畜的草地)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国家都有牧场,为什么荷兰被称为牧场之国呢?为主要抓手,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作整体感受。学生经过朗读,踊跃举手发言,争相交流。可见这个问题设计得恰到好处,既符合本课的整体感知要求,又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汇报后对课文的大致感知就到位了。那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对学生视觉的感知有一个比较规范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