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研究课教案(钱春霞)
发布时间:2022-11-0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钱春霞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杨氏之子》《徐孺子赏月》《口中狗窦》的主要内容。

2、运用品味语言、比较异同等阅读策略,体会文章中语言的精妙。

3、拓展阅读材料,了解文言文的特点,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通过阅读文言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2.
在交流朗读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进一步学习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精练,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导谈话:
    
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古文佳句,谁能说一说呢?刚才你们说的古文佳句用的语言是古人的,用这样的语言写的文章叫古文,也可以叫做文言文。

二、学习《杨氏之子》
    
(一)、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杨氏之子》出自哪呢?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2.自由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尝试着读一读。

    4.根据注释理解词语

  5.“禽”是什么意思?

 “禽”指鸟。这一句中,“家”和“禽”是两个词语,“禽”字前面要停顿,才能让人听明白。(课件出示: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6.反复练读,理解课文内容。

 (二)、抓人物,感知大意

  1.再读一读课文,碰上不理解的字、词圈出来。

  2.出示:“杨氏子”、“其”、“儿”、“儿”、“儿”、“君”这些词,再读读这些词语,又有什么发现?

  3.第三句,没有人物,为设果,到底谁为谁摆上水果?

  (出示填空:( )为()设果)

  (三)、品对话,感悟聪慧

    1.师生一起读文。 

 师:第一句总起,后四句用一个小故事具体写。

  2.从课文的什么地方最能看出杨氏子的甚聪惠呢,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画下来。(生边读边圈画)

  3.交流汇报。

  4.师生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文言文的特点。

三、阅读《徐孺子赏月》《口中狗窦》

  学习要求:

1、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读懂短文,用自己的话说出文章大意。

2、完成下列表格。


阅读篇目

精妙的语句

写出喜欢句子的意思

《徐孺子赏月》



《口中狗窦》



 






四、课外延伸

    1.课后搜集广告词、歇后语、相声、笑话等,下一周我们开展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体会语言的精妙。

    2.借《世说新语》读一读,这本书里有原文、注释、译文,相信你能读懂,也会喜欢。

 

【板书设计】     

           小古文         语言的精妙

    《杨氏之子》       风趣幽默

    《徐孺子赏月》     偷梁换柱

        《口中狗窦》       击中要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