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学工作>>校本研修>>语文
六年级语文第四次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2-11-2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李娟

《少年闰土》是一篇十分经典的文章。在本节课教学中,李老师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在合作中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遵循了“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这一理念。

    一、紧扣单元目标,做到一课一得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其单元目标是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本节课教学中,李老师注意渗透目标意识,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并通过拓展阅读,引导学生深入地去读《故乡》,这样通过联系全文,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真正做到了“一课一得”。

二、合理利用课件,优化教学过程

    恰当运用多媒体,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教学信息的容量,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本节课,李老师合理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如文中有许多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的事物“鬼见怕”、“猹”、“观音手”等,余老师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事物形象直观,在对重难点句子的理解上,多媒体的运用对于突破重难点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转变自身角色,注重点拨引导

在课堂上,李老师从转变自身角色做起,对学生采用“导”而不是“给”,放手于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领会人物特点。如在学习课文第一段时,结合插图,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妙,感受宁静美好的环境,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学生各抒己见,想象丰富,闰土的形象赫然浮现于学生面前。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

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如课堂缺乏一些激情,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显得繁琐,教学语言不够精练等,在精讲多读方面,略显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学习,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微信图片_20221123104157.jpg


《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思路,以文识人,认识“少年闰土”。

3、体会语言表达特点,继续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通过抓关键词理清课文思路。

2、指导朗读描写闰土外貌的两段话,学习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在指导朗读描写闰土外貌的两段话中,渗透语言文字训练,继续学习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初识鲁迅,导入课题:

1、初识鲁迅

(1)出示PPT,有关鲁迅的外貌介绍:

(2)关于鲁迅,你了解多少?你读过他的作品吗?(指名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

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写下了一首诗《有的人》,其中有这样两句,谁愿意来读一读。

(3)课文第113页关于鲁迅的一些介绍,出示PPT:指名学生读资料袋的内容——

师:本单元,我们将通过四篇课文的学习去认识鲁迅,了解鲁迅!

2、出示单元导语中的鲁迅图片:

师:同学们,这是中年时期的鲁迅,那少年时期的鲁迅是怎样的呢?瞧——(出示鲁迅少年时期和闰土的合影)

师:这张照片中的另外一个人,你知道是谁吗?(预设:闰土)是的,是少年时期的闰土!(板书课题:少年闰土)

《少年闰土》一文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中的《故乡》这一篇文章。(板书:选自《故乡》)

二、初步通读,理清文路: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课文读通顺,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字词的理解

师:通过预习,你知道鲁迅和闰土是什么关系吗?

(预设:我是少爷,闰土是鲁迅家忙月的儿子,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你从课文哪一自然段找到答案的?(出示第2自然段,相关句子标注红色)

 师:这一段中的“忙月”刻上那个时代的烙印,那个时代离我们比较遥远,让我们一来读一读这段文字。

文中这些生僻字词你理解了吗?我知道大家对以下词语的理解有困难,出示词语:

师:对于字词的理解,不能脱离句子,我们把它们请回句子中吧!出示相关句子——

自由读句子,哪些字词的意思你读着读着就突然明白了(指名说)这便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绝对是个好方法!

三、外貌描写,初识闰土:

师:我们再回到少年时期鲁迅和闰土的这张合影上,那时的鲁迅和闰土仅仅就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吗?(预设:不是的,他们是朋友)是的,那时的他们是好朋友,所以鲁迅日盼夜盼,希望闰土早点来他家。瞧,他来了!——

出示有关闰土的这段的内容:

齐读该段,思考:从这些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

引导体会:

A、比较句子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项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他正在厨房里,蜡黄的脸,头戴一顶毡帽,项上套一个银项圈。

师:哪个句子抓住了闰土的特点?(预设:第一句)为什么闰土的脸是“紫色”的?(预设:闰土是农村里忙月的儿子,经常帮助父亲参加劳动,风吹日晒,身体很结实,可见他很健康。)

B、师:“圆脸”“小毡帽”“明晃晃的银项圈”可见他很年轻、可爱。

C、师:闰土这一健康、可爱、天真、淳朴的形象,鲁迅是怎么描写出来的呢?(总结: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去写,把人物写得与众不同。)

3闰土这不同于“我”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很快和闰土成了好朋友,在相处时,闰土给“我”讲了些什么让我觉得十分稀奇的事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这部分的内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进行概括。

4、师随机引导入板书:

四、特写镜头,再识闰土

师:少年闰土的形象深深扎进了鲁迅的心中,以至于时隔三十年,鲁迅先生仍清晰地记着这样一幅画面——出示课文插图

1、出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指名朗读)体会宁静之美、色彩之美。

师:这样的夜晚带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受?(预设:宁静美好)

圈出这一句中的关于色彩的词语,你有什么感受?(色彩明朗)多美的月夜啊!一起读——

2、出示:“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师:在这么美的月夜下,有一位十一二岁的少年……谁愿意来读?(指名读)

指导朗读:你觉得读这两句话时,语速应该怎样?(预设:快一点)试试看!

从他的朗读中,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预设:机智、勇敢)

我们一起读出闰土的机智、勇敢吧!——

3、引导体会,动静相生

师:如果说第一句描写的是景物,那么后两句描写的就是——(人物)如果说刚才第一句是一幅静止的画面,那么后两句就是一幅——(动态的画面)如果说这静的景物要读得舒缓优美,那么这动的人物就应该读得——(生动紧张)下面我们男女生对比朗读,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后两句。

4、背诵回忆

1这幅画卷在鲁迅先生的心头魂牵三十年,三十年后依然是如此的清晰。也是因为这幅画卷,让我们感受到大文豪文笔的精妙。让我们一起背诵这段文字,让她深深地烙在我们的心中。

2)试着背一背这段文字,比比看谁背的快!(指名背)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少年闰土》第一段

2、推荐阅读《故乡》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栏目列表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访问总量统计 日访问总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