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切实推进校内“双减”、“五项管理”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升语文组教研水平和教学质量。11月24日,湟里中心小学低段语文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王萍老师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比尾巴》。 《比尾巴》是一篇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以三问三答对话的方式,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和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深受学生的喜爱。 课堂上,王萍老师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结合本课的特点,通过形式多样的读,注重强化朗读的的指导和训练;同时结合本课重点,在“问句”环节中,通过范读,让学生练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体会问句的语气,强化语言训练,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整节课在宽松的氛围中,围绕老师的点拨、指导,通过若干小游戏串连,学生或读、或写、或思、或答,取得了不错效果。 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所以王老师的课堂也遵循了这个原则,把生字的学习贯穿始终。在上课时,重点讲解两个形近字,从“巴”“把”的不同字形入手。"巴"是个独体字,“把"是左右结构,有讲有练、有练有评,有的放矢的讲解书写过程。 课后,语文组教师们进行了评课,评课现场气氛热烈,老师们畅所欲言,既肯定了课堂上的亮点,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教研组长刘晔妍老师最后进行了总结,希望全体老师在教中学,在学中教,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双减”落地,教研先行,教以共进,研以致远。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是一次思想上的碰撞;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是一场诗意的修行。未来,湟小教师将砥砺前行,在课堂主阵地扎根生长,让孩子们在“双减”之下更爱语文,更爱学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