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在阅读和生活中感受美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审美能力培养探索(陶欢)
发布时间:2022-12-1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陶欢

在阅读和生活中感受美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审美能力培养探索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陶欢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带有很多的优秀文化,也有相当多的经典词句。基于此,教师要想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就必须要留意和发现语文中的美,并充分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以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审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在实际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作文表达能力,避免出现一些不真实的作文,要让学生主动地以生活的实例来写出相关的作文内容,这样就能够有效地给学生极佳的审美体验,以充分发挥出语言表达的自主性与真实性。本文主要围绕在阅读和生活中感受美——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审美能力培养探索作简要分析。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审美能力培养的主要思路

自美育教育的理念提出以来,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审美教育这一理念就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教师应该学会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审美教育与课堂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美中轻松地学习,在学习中感悟美。为做好小学语文的审美教育工作,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审美教学的真正方向。

(一)对情感美的体悟

语文学科承担着审美教育这一重任,在小学阶段语文科目的教学中,新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所以在组织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根据语文教材内容,借助文章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健康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每篇文章都包含作者独特的感情,小学阶段的学生恰好处于情感培养的关键时期,若教师过度使用说教方法,不仅很难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成长方向,也很难达到语文教学的育人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本,借助教材情感对学生进行熏陶,在确保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启迪学生的情感发展。

(二)对意境美的感受

在中国的传统美学中,“意”一向是艺术的最高表达形式,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做好审美教育工作,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对语文意境美的感受;同时,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名家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更好地理解作品体现的思想情感。所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意境之美不仅是语文教学的要求,更是学生学习的需求。首先,可以通过分角色诵读的方式,利用趣味角色表演的方法营造出美的语文课堂意境,继而让学生走进课本,与课本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并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文中蕴含的意境美;其次,可以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微课教学等新式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直观感知中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二、应该如何开展语文审美教学

美育是语文课程活动的应有之义,在小学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中,当教师理清了语文美育的培养方向之后,就应该仔细考虑开展语文审美教育的路径。以下从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两个方面简述小学语文中审美教育的教学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小学语文的审美教育活动中,为更好地培

养学生美的意识,教师应该抓好课堂这一教育阵地,通过合理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美的意识。

1.激活学生的审美体验。通过教学对话的方法,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在构建和谐语文课堂的同时激活学生的审美体验。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在这种模式下, 学生并不能真正得到语文能力的提高,也很难真正寻找到语文中的美。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的方法,利用课堂对话引导学生寻找语文之美。如在部编版六上《草原》一课的教学中,为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景色, 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询问学生:“文中描写了草原的哪些景色? 你能不能找出文中的关键句子?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草原? 在你的眼中草原美在哪里? ”并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能让学生真正走进语文教材,从更深的角度发现并感悟语文中的美。

2.学会创设美的意境。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情感都处于发展时期,学生在教学中出现不理解的问题也是情有可原的。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教师应该主动解决学生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通过情境教学的方法,利用直观的情境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3.提升学生的审美技巧。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技巧并不成熟,因而在实际教学中,为更好地对其进行审美教育,教师必须努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技巧。新课程理念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教授给学生一定的方法。那么,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技巧呢?以语文中的诵读教学为例,诵读中既包含语文的韵律美,又包含语文的节奏美,恰到好处的诵读不仅能更好地将语文中的美挖掘出来,还能让学生产生沉浸式的情感体验。以部编版四上《观潮》一课为例,文章的情感随着潮水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章情感,就可以通过让学生诵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中重读、停顿等的变化,以此体会文章情感。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不仅能切实教给学生正确的诵读技巧,促进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发展,还能搭建起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唤起学生对课文的情感认识。

(二)课外活动中的审美教学

审美不仅仅是享受美,更是对某种事物的认知,在小学语文的审美教育中,单靠课堂时间是不够的,要想真正唤起学生对美的认知,必须重视起对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的方法,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借助课外活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语文的审美教育。为了提高学生探寻美的兴趣,可以通过辩论比赛、演讲比赛、阅读比赛等方法,利用小学生的竞争意识,唤起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欲望,提高小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以写作课教学为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会发现学生的语文

写作毫无美感,大多是字词的堆砌。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写作比赛

的方法,以固定题目作文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进行语文写作。学生写作完成后,教师对优秀作文进行点评与展示,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另外,在此模块的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建立班刊、校刊的方法,将学生的优美作文及教师对学生习作的专业点评, 以期刊杂志的方式展示出来,打造追寻美的校园语文氛围。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语文写作将会越来越具美感,学生眼中的文字也会越来越美。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能更好地将学生的课内课外结合起来,还充实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让语文之美飞向学生的日常,在学生成长的角角落落生根发芽。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不能仅仅考虑以传授知识点和写作技巧为主,更为重要的是,是需要让学生能够重视和培养语言表达的审美能力。目前来说,小学生是形成审美观的重要阶段,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需要科学合理引导学生,要在实际教学中融入社会、自然、人文等元素,要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与互动,以进一步发挥出学生的写作创造力,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进而可以有效地应用多元的语言魅力来阐述出自身的情感诉求。阅读是语文中的重中之重,学生在 语文阅读中能感受各种情感,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如何出口成章、如何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都来自于语文阅读。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对于文学作品的感受也会更深刻,近年来,我国的语文教学贴近文化教学,所以这对于学生欣赏我国传统文化也极有益处。

参考文献:

[1]梁智涵.创意写作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信阳师范学,2020.

[2]田敏.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 (教育科),2019(10):156.

[3]肖笛.识字与阅读教学:从貌合神离到形神兼备[J].基础教育论坛,2020(6).

[4]陈永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课堂的构建策略[J] .内蒙古教育,202006):9697.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