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课堂教学中提高阅读审美能力
课堂教学在语文学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老师在课堂中给学生总结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老师可以从作品中教给学生一些审美的策略,培养学生审美的情趣与能力,如果没有审美性,语文的课堂就会变得枯燥无聊,所以阅读的审美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通常情況下,我们可以先从人物形象开始着手学习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大多数的经典的作品,人物都是整篇文章的关键,运用—切语言进行描述人物形象所在的生活场景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这种人物一般刻画都是比较活泼生动。比如鲁迅先生笔下的 《少年闰士》一文中的少年在西瓜地看西瓜,以及用钢叉叉下猹的那一刻的动作刻画,以及对闺士捕鸟能力的描写都是十分生动的,为了更加突山闰士的形象特意用“我”对闰土的不舍,来衬托其聪明勇敢以及与“我”的感情深厚。在审美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学问的主体,人物形象为学习的客体,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与文章产生一定的共鸣,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于人物鉴赏的能力。
二、利用哲学指导小学阅读中的审美教育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审美人物鉴赏的过程中,有许多的观点与哲学都是不谋而合的,完全可以利用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1.相互联系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阅读中的人物形象也是不例外的,所以我们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的时候,一定要从联系的观点全面的出发,全方位的理解这个人物的形象,把人物放在当时的背景下,进行分析解读,不能孤立出来片面的了解这个物,这样不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化人物的性格,同时也不理解这个人物。比如老师在讲解《骆驼祥子》这一篇文章的时候,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 “祥子”这个人物,以及发生在 “祥子”身边的事情,最后是什么事情给他最致命的一击,只有把人物形象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学生们才能更加深入的理解。
2.抓佳文章中的重点对学生进行教学,中国的文学作品人物的塑造都是非常的逼真,比如《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 108将,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描写,只有形象逼真才能打动人心,对于一个人物的分析老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表情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的形式来突破难点,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
3.从细节出发了解人物,突破难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文章对人物细节的描写,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形象,升华文章的主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三、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来美化心灵
其实对于艺术的审美,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就是靠想象来完成的。所以在作品阅读的过中,一定要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对一篇文本阅读的内容和意境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获得审美的乐趣,这一点在学习古代的诗歌和现代的散文的过程中是最重要的。
比如我们在在学习李白“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时,学生的脑海中就可以依靠自己的想象,想象出皎洁的月光洒满床头和地上,就好像刚刚下过的霜一样,学生通过这样的想象更能把诗歌的美感表现的更加立体,更加淋漓尽致,让学生的审美更加丰富。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生活和想象能力来刻画和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分析课文中人物的形象然后用自己方式描绘出来,可以用绘画的方式也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让学生从中获得享受美感的喜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