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学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精神面貌、价值取向和技能水平。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意义深远。学校要重视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加强对学生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教育。为了培养国家“有用人才”,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之前果园种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的空地,发挥全校师生的智慧,开启了躬耕园文化建设,将劳动主题教育与躬耕文化有机融合,在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中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塑造学生诚信品质、提高学生创新潜力。
一、体验辛勤劳动,培养奋斗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学生优秀品德的养成、奋斗精神的培养离不开辛勤劳动。学校要给学生提供辛勤劳动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辛,在学校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良好氛围。虽然劳动教育一直是学校的德育工作要点之一,很多学校都会通过大扫除、包干区、班级卫生的打扫等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事实上,这样的劳动更多是被动的、为了应付检查、完成任务的,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往往存有抱怨的心理,劳动教育实际意义不大。一些教师把劳动作为处罚学生的一种方式,这种做法更是容易让学生对劳动产生误解,从心里看低劳动、不愿意主动参与劳动。让学生爱上劳动、以劳动为荣,学校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我校的躬耕园,在建设初期,先让志愿者参与进来,对园内的杂草和垃圾进行集中清理,本来很脏很累的活,志愿者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却露出了开心满足的笑容。有志愿者坦言,虽然生活在乡镇,周围有很多的农田,但是自己从来没有下地干过活,没有好好感受过泥土的气息,没有注意过青草的香甜味。看到志愿者们的参与热情,坚定了学校将劳动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的信心。躬耕园整理好之后,采取班级承包责任制,每个班级分一块地,种什么、怎么种,完全由班级自主决定,由学生全程参与,亲自体验,很多任课教师也主动申请加入劳动团队。为了保证种植的效果,学校为每个班级安排了学校擅长种菜和种花草的后勤工作人员作为指导人员,并提供一定的劳动工具供师生使用。现在的学生除了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缺少这样下地劳动的机会,很多学生对常见的植物和蔬菜都不熟悉,对种植知识和技术更是一无所知,学校提供这样的集体劳动机会对学生来说太具有吸引力了。刚种植的时候,同学们热情非常高涨,不管衣服鞋子弄的有多脏、手上的水疱有多疼、头上流了多少汗,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绿植,将整个躬耕园装扮得生机勃勃。种植容易,养护难,学校也担心过学生对躬耕园建设可能只有三分钟热度。出乎意料的是,为了能保证种植的植物能够顺利成活,开花结果,各个班级都进行了精心部署,专人定时对植物进行养护,上网查阅资料、回家请教家长、跟其他班级同学学习养护经验……经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同学们的种植经验越来越丰富,慢慢地,养护植物也成了同学们的一种习惯,成了学生校园生活的一部分。躬耕园开始热闹起来,早晨、中午、放学都可以看到学生给植物浇水施肥除草的忙碌身影,躬耕园也成了学生们的乐园。
“你的菜长多高了”“今天你给植物浇水了吗”“我种的花有花苞了”……校园里随时可以听到同学们这样的交流,很多老师也时刻在关心着自己班级地里的植物,大家都在为自己地里植物的长势操着心。确实,躬耕园的建设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经验,但是学生们经受住了重重考验。通过躬耕园的集体劳动,学生体验到了劳动的辛苦,辛勤劳动的习惯在悄無声息中养成,责任心也在慢慢形成,学生对劳动的价值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更能懂得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劳动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科学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在学习和劳动之间找到了平衡点,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学生变得更加细心、更有耐心、更具恒心,他们体验到了劳动是一种责任、一种期待,也是一种幸福,在等待收获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断地付出、收获和成长。
二、践行诚实劳动,塑造诚信品质
践行诚实劳动,要求在工作岗位上具有敬业精神、实干精神和工匠精神,热爱劳动并能实实在在做好自己的工作是对诚实劳动最好的诠释。诚实劳动还在于发乎本心,遵循天道。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诚实劳动”对国家发展、人民生活的意义时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对于学生而言,除了学会诚信学习、诚信考试,诚实劳动也是不可或缺的。在诚实劳动教育中,重在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当然,诚信品质的养成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不可能通过一次主题班会、一次手抄报比赛、一次国旗下讲话就能完成。学校应该搭建诚信劳动的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实践,让学生学会面对各种诱惑和考验,坚守诚信的初心,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诚信品质。
学生的辛勤劳动换来了躬耕园的大丰收,有绿植盆栽、有瓜果蔬菜,当然各个班级的劳动收获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为了让这些劳动成果更具有价值,学校结合感恩节主题教育,举办了一次爱心义卖活动,将筹集到的爱心款,捐献给贫困地区的学生。以往义卖的物品主要是师生捐出来的,这一次,学校决定将躬耕园的劳动成果进行爱心义卖,各个班级进行爱心筹款大PK。为了将劳动成果卖出最好的价格,筹得更多的爱心款,各班同学动足了脑筋。“100%纯番茄汁,无任何添加,健康首选”“可爱的肉肉植物,一盆5元,请把我们带回家吧”“新鲜的卷心菜,无农药,绿色健康”……大声吆喝的、挂大幅宣传海报的、欢迎免费试吃的,宣传形式五花八门,跟赶集一样热闹。各种商品明码标价,负责销售的学生服务真诚热情。一位老师来到卖番茄汁的摊位,买了一杯番茄汁,尝了一口,故意找茬说:“你卖的番茄汁一点也不甜,不好喝,跟超市卖的味道差太远了。你确定是100%番茄汁吗?”听老师这么一说,该学生急了:“我可以现场榨汁给你看,这是番茄汁本来的味道,虽然口感不是非常好,但是绝对健康呀!”这位老师笑着为他竖起了大拇指,为他的诚信经营理念点赞,为他的创新营销模式点赞。
在义卖活动现场,所有的商品都是来自农耕园,虽然品种不是非常多,品质也不见得比外面市场上的好,但是所卖商品都是学生辛勤劳动的成果,所有售卖商品都明码标价、货真价实,所有义卖所得都公开透明、如数捐出,没有出现任何弄虚作假的情况。诚信经营、正当竞争,学生顺利进入商家的角色,卖力推销自己的商品。半天的义卖活动,劳动强度非常大,赚的钱也不是很多,关键是这些钱还不是给自己,但是学生认真的工作态度一点不比专职的营业员差。通过爱心义卖,将辛勤劳动的成果转变为爱心基金,为需要帮助的人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深刻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奉献的快乐,也让学生明白诚信劳动的意义和诚信品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