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入选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作为具有艺术审美特征的文学作品,无疑蕴含着强烈的美感因素,因此,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审美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重阅读、重美育”的语文学习规律。那么,小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应当如何着手呢?
一、运用插图感受形象美
美感的获得,首先在于对形象的感知。有些课文,学生可以依据语言文字,经由想象,直接浮现出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尚不发达,加之表象储存贫乏,有时仅凭文字的叙述,很难使学生呈现形象,唤起美感。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利用插图,把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的画面,(因为图画比文字更容易产生鲜明的形象),使学生直接地产生意象整体,以达到陶冶美感和高尚情操之目的。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中写道: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花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单靠这样的描述,学生很难形成清晰的意象,唤起美感。教材以图辅文,在凝冻的瞬间,董存瑞威武高大的形象,钢铸般的脸,坚毅的目光,整体透出这伟大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教学时,通过对插图的欣赏,能使学生获得主人公的整体的形象感知,理解他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舍身为国的品质,体会包含其中的壮美和崇高,受到心灵的震撼,学会“真正用人性的态度对待世界”这样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理解力将同时受到良好的训练而发展起来。
二、以板书展示结构美
人们都说当老师的是每天与粉笔打交道。不错,课堂上教师离不开板书。写得一手好字,自然给每天都望着黑板的学生一种美的享受。
板书美,不仅强调老师要写得一手好字,还要求老师在板书时必须注意板书的位置,板书的条理。一句话,板书要合理。就是该板书的要板书,多余的板书则应省略。板书应力求简洁、明了,既要给学生以美感,又要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如《小珊迪》一课时,我认为这样的板书的确是较合理地把一篇课文主要内容与中心,整体与部分,主要与次要,重点与难点都揭示出来。
外貌 ---- 冷同情
语言 ---- 饿请求
行为 —— 激动
小珊迪 轧伤 还钱 诚实 悲伤
挂念弟弟 善良 赞美
通过板书,还可以教学生自己整理学过的知识,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板书,从而认识作者布局谋篇的结构美。 有的教师本身素质好,板书时,还可以即兴配合图画来增添美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