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贯穿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人们在劳动中生存繁衍,在劳动中得到不断发展。教育的本质蕴藏在将劳动中总结的经验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中,新时代教育要更加注重“引领”而非“灌输”,教育与生产活动的结合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然而,目前劳动教育出现了被边缘化、弱化的现象,部分青少年存在漠视劳动,不劳而获以及缺少劳动技能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劳动教育解决上述问题。由于青少年具有相对独立的人格和思想,需注重对青少年进行价值引领,因此,有必要探讨劳动教育对青少年的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在评价劳动教育的成果时也需秉持价值中立的原则。
劳动价值观是劳动者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其决定了劳动者对待劳动的认识与态度,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劳动教育的内核,因此,可以说劳动价值观教育关系到劳动教育的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口号。基于此,笔者认为劳动价值观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取向。
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需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崇尚劳动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价值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以此才能培养出学生对劳动的真挚情感,营造出崇尚劳动的氛围。同时,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要使青少年认识到劳动不仅能创造出一切财富,而且能够推动个人的发展。崇尚劳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优秀传统道德的高度概括与凝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均与劳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本身就涵盖了崇尚劳动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目的是希望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念,崇尚劳动就是积极的价值观念的直接表现。“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①在广大的青少年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确保其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社会价值取向。以劳树德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通过劳动教育塑造劳动道德和素养,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深刻领悟到劳动改造人主观世界的强大力量,最终让劳动教育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