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面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既关注学生现实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又兼顾学生长远发展。它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让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进社会中去学习科学知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并在活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健康发展。
1、低年级作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起始准备阶段经过半学期的摸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基于学生的能力,活动开展必须体现以教师的扶为主,让学生感知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进行简易活动与专题活动相结合的操作方式。
(1)各学科整合。从各学科知识内容或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出发,寻求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教师的指导下按一定的模式展开,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并了解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如结合语文教学开展“探秘秋天”、“浏览成语世界”等的实践活动,围绕美术、音乐教学开展“花”、“国歌、国旗知识”、“我的家在日喀则”等实践活动,融合自然、语文、思品等学科知识开展“夸夸我们的学校”、“了解我们的学校”等综合实践活动。
(2)结合“绿色学校”的活动主题,开展“了解我们的学校”、“美丽的春夏秋冬”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从小培养学生了解社会和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增强学生保护环境、服务社会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从而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态度和习性,树立资源节约观念,构建绿色和谐校园。
2、中年级在学生感知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在对自然环境的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开展了解家乡人民的生活变化,认识到劳动创造了美的生活,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把语文与美术相结合而开展的“学做书签”、“桥的魅力”等实践活动,围绕数学、电脑、科学而开展了“数字妙用”、“我和电脑交朋友”、“探访昆虫王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并认识到做任何事都要认真、细心,以及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高年级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进行“自主选择板块”式的课程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小组,发展自己的特长。
(1)从学科教学、各类活动和生活中生成的,学生希望了解的小课题与大课题并行,既可集体活动,也可小组活动,甚至由学生个人自主选题,独立研究与探索。总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创造力。整个过程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做好指导,追求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体验以及对资料信息的整理与综合,而不是单纯追求研究成果的价值。
(2)利用校外资源,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组织开展活动。从而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增进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及人际交往的能力。
(3)根据高年级学的学习与实践研究能力,开展了深层次的研究活动。如廖代森老师指导的“广告与生活”实践活动,林金福老师指导的“调查吸烟”,方碧云老师指导的“走进植物王国”等,以及六年级部分班级组织开展的专题研究报告“遨游汉字王国”活动等等。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开拓了视野。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不仅在活动中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在思想上得到了纯化,心灵上得到了升华。
4、在轰轰烈烈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仍存在各种问题:
(1)由于低年级学生还小,刚接触综合实践课程,他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还不够,活动能力也较差,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困难,教师缺乏足够的耐心帮助。
(2)有的学生没真正的投入到活动中,有的学生搜集的资料较少,还有的学生没有保存好一手资料,造成资料的丢失。有个别小组活动时不积极等等,
(3)在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由于考虑学生的安全因素,我们在外出活动时间上难以得到保证。走出校园实地调查,走入社会进行活动的还较少,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4)综合实践活动对经济的要求也比较高,如最好班级能有一个照相机或摄像机随时进行拍摄,但现在还达不到这个要求,另外由于家长也不是很放心让学生把照相机等带到学校,因此也存在操作上的一些困难。
回顾半年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活动中都得到了锻炼,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将有更多的教师加入进来,将有更多的学生受益。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进一步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以扎实的工作,培训更多的老师参与这一课程,将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