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竞成课堂>>研究动态>>文章内容
技巧、支撑跳跃与游戏
发布时间:2023-03-3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崔含娇


内容

技巧、支撑跳跃与游戏

课时预计

         

       

学习

目标

运动参与:主动参与技巧动作与支撑跳跃的学习,大胆展示自我,学会相互观察和评价所学动作

运动技能:知道所学动作的术语,在单个动作练习的基础上,能连贯地做出组合动作。学会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安全地进行活动

身体健康:发展体能,提高力量、灵敏和平衡等素质,增强身体柔韧性、协调性,改善身体姿势和内脏器官的功能

心理健康:体验运动I时的情绪变化,克服胆怯、畏难等心理障碍

社会适应: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帮助,乐于助人、关爱他人,体验完成动作后的乐趣

课次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主要教法与策略

1

(1)技巧:前滚翻、后滚翻(2)民间体育活动:滚铁环(轮胎)

(1)记住前滚翻与后滚翻的动作要领(2)能较连贯地做出前滚翻和后滚翻动作,发展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3)体验滚翻的乐趣,具有自信心

重点:团身紧,两手及时推垫。

难点:团身动作要收紧

(1)做好颈椎和躯干柔韧性活动

(2)分别进行前滚翻、后滚翻的练习,要求团身紧、滚动圆滑,方向正

(3)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多种方法适当提高难度

2

(1)技巧:男生:前滚翻两腿交叉转体180

女生:前滚翻起立——一脚前滑成纵叉(2)游戏:我是小小建筑师——盖小屋

(1)知道技巧组合练习中两种动作衔接的方法(2)能独立完成动作组合,动作平稳。发展身体柔韧、灵敏素质和协调性(3)勇于展示自我,不怕困难,体验成功后的快乐

重点:(男)交叉转体方向,(女)动作连贯

难点:迅速低头团身沿直线滚动

(1)做好准备活动

(2)复习前滚翻、后滚翻

(3)男生从原地直立、蹲转1 80。练起;女生从纵劈叉练起,再完整练习

(4)在完整练习中保持身体平衡和动作的连贯性

3

(1)技巧:

男生:前滚翻两腿交叉转体l80——后滚翻

女生:前滚翻起立——一脚前滑成纵叉——后腿前摆成并腿坐——后滚翻

(2)游戏:障碍接力跑

(1)知道组合动作的名称和动作顺序与要求(2)能较熟练地完成组合动作,做到动作自然连贯协调,身体姿势正确(3)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对技巧组合动作练习产生兴趣

重点:动作衔接连贯、流畅。

难点:团身迅速滚动

(1)做好准备活动

(2)复习前、后滚翻,男生练习练习直立与蹲转180。:女生练习纵叉

(3)完整动作练习

(4)动作平稳、连贯自然

(5)能运用体操垫进行障碍接力游戏

4

(1)支撑跳跃:跳上成跪撑,起立,向前挺身跳下

(建议:纵放器械)

(2)游戏:抢占“堡垒”

(1)初步了解“跳上成跪撑”、“向前挺身跳下”的动作方法和要领

(2)体会双脚同时踏跳、支撑跪箱动作及向前挺身跳下动作,提高支撑跳跃能力

(3)轮流保护与帮助,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难点:两腿下压反弹,抬上体

难点:动作协调连贯

(1)原地纵跳、蹲跳起、蛙跳及挺身跳练习

(2)支撑器械提腰回落,再做屈膝收腹跪箱动作

(3)提醒起跳时单跳双落动作

(4)游戏时可采用“计时”、“计数”等多种形式,以激发兴趣。必须注意安全,“堡垒”高度以一层箱盖为宜

5

(1)支撑跳跃:跳上成跪撑,变蹲撑,起立,向前挺身跳下(建议:纵放器械)

(2)游戏:攀越跳箱接力跑

(1)区分“跪撑”与“蹲撑”动作,较熟练地完成跪撑变蹲撑动作

(2)安全地进行活动,发展灵敏、协调、平衡等身体素质

(3)积极参与学习,乐于重复练习,体验从高处跳下时愉悦的心理感受

重点:跪撑变蹲撑衔接

难点:动作协调连贯

(1)原地团身跳及转体90。、屈腿跳、分腿跳练习

(2)支撑时收腹屈腿,提臀,跪撑后提膝变蹲撑

(3)可在地面上(小垫子或草地)进行完整动作模拟练习

(4)尝试用多种姿势跳下,提醒跳下时屈膝缓冲

6

(1)支撑跳跃:跳上成蹲撑,起立,向前跳下(建议:横放器械)

(2)游戏:通过“哨卡”

(1)进一步改进“跳上成蹲撑”动作,改善身体姿势,保持空中平衡,落地平稳

(2)学会完整的组合动作,动作连贯、流畅

(3)提高主动参与、互相合作、大胆创新和敢于自我展示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成蹲撑时俯撑提臀、抬膝动作到位

难点:能独立完成动作

 

(1)示范讲解,建立完整动作概念

(2)分组练习体会屈膝缓冲、轻巧落地

(3)比一比谁的动作正确、身体姿态优美

(4)可尝试落地后接前滚翻、侧滚翻,学会摔倒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