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竞成课堂>>研究动态>>文章内容
人人一堂公开课《探秘新能源》(郭如洁)
发布时间:2024-01-2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郭如洁

综合实践教案:秘新能源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新能源的运用情况,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选择确定研究的主题,小组合作开展研究。

2. 通过网络查间测查实地考察等活动,了解新能源的种类特点,开发利用新能源的方式以及新能源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较熟练地通过多种途径,根据廉政要求收集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整理资料的一些技巧小组合作完成资料整理任务。

4.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写分享,并能对小组资料整理的完成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5.通过各项探究活动,发现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上存在的不足,提出自己对新能源的畅想。

学习重点       :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梳理问题,并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研究。

学习难点:      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梳理问题,并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研究。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PPT课件

同学们,太阳能的广泛使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关于新能源,你还了解些什么?

2.老师相机介绍有关新能源的前沿信息,激发学生对新能源的研究兴趣。

3.分组交流新能源的相关信息。

(二)提出问题,确定研究的主题

1.问题直通车

关于新能源,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的问题要提出,大家可以将自己发现和想探究的问题填在书上。

2.分组交流讨论,针对各自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确定一到两个问题在班级交流。

3.各小组选出代表将本组的问题提出来,全班进行筛选,并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作为本次活动研究的子课题。

4. 各小组商讨并选出本组感兴趣的子课题。

(三)制订研究活动方案

1.围绕子课题,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制订活动方案。

2. 展示交流小组活动方案,提出修改建议。修改活动方案。

(四)选择研究活动方法

1.同学们,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开展研究活动?分组讨论一下。

2.分组交流。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成长手册”中的活动展开交流。

3.教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走进网络世界、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访谈专家等活动进行研究。

4. 各小组根据各自的研究主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活动方法。

5.汇报交流,尽量避免重复选择。

(五)课外活动延伸

1. 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先制订活动计划,再有序地进行活动。

2.做好活动的总结与反思。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一)回顾活动,激发兴趣

1.请各小组汇报子课题及研究内容。

2.播放前期活动图片集锦,激发学生深入研究的兴趣。

(二)小组交流收获,了解资料情况

1.小组内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2.分组汇报。

3. 学生交流听完汇报后的想法。

(三)指导分类,明白类别

1.学生自主尝试给资料分类。

2.汇报分类结果,教师指导分类的方法。

3. 了解资料统计表并填写。

小组资料统计表

资料类别

文字                 份数

图片

实物

视频

其他                 总份数


(四)重点指导,整理文字

1.小组讨论资料整理的“金点子”。

2. 教师巡回指导各小组汇总整理。

3. 各组代表汇报,教师板书或PPT展示文字资料整理要点。

文字资料整理要点如下:

(1)文字资料分类   (2)去掉重复资料(3)去掉无关资料(4)节选重要资料

(5)给文字资料编序号(不同类别的用不同的序号。如:A1 ,B1)

(6)标注(注明出处,包括网址、作者、书名、出版社、在何处查阅等,以便日后查找)

4.出示“温馨提醒”,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对于暂时不需要的资料不要随意丢弃,可放在一个专门的资料袋里,以备日后查找或别组使用,实现资源共享。

5.请学生“实战演练”,自主填写文字资料整理表。

文字资料整理表

序类型                  内容

与主题是否有关          备注

(五)展示成果,多元评价

1.各小组选派一名组员展示文字资料整理表,介绍时要说清本组整理的步骤,以及组员的合作情况。

2.可以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引导学生对该组采用的资料整理方法以及分工合作情况进行评议,可以采用自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进行。

3.评价的标准参考手册上的评价表。

资料整理评价表

评价内容      ★★★   ★★


摆放整齐有序


目录编写清楚


内容翔实丰富


归类分析准确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