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纸能对折多少次》教学设计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闻益梅
实验目的:
1.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实验发现”的数学实验学习过程,探索一纸张能够对折多少次,研究对折次数和纸的大小、厚度的关系。
2.学生在计算思考的环节感受数据“倍增”的特点,以此来解释生活中的一张纸对折次数为什么会受限。
3.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实验的设计和实验的一般步骤,积累数学实验的活动经验。
实验材料:小组1号—6号纸各1张;大组7~8号纸各一张。(详见下表)
过程实验:
一、提出问题
1.揭课题
师:同学们,开学以来我们利用一些时间对春晚刘谦的魔术进行了揭秘,也对其中的约瑟夫站位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认识,原来数学也是有魔力的,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纸,一张纸会有什么魔力吗?
生:折出不同的形状。
师:好的,形状可以千变万化。
生:厚度
师:嗯,薄薄的厚度也值得我们关注。
生:我知道一张纸对折不会超过十次
师:说到折纸同学们并不陌生,那你们在折的过程中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贴课题:一张纸能对折多少次)
刚才同学们都提出了一些很好的问题,(贴板书:提出问题),今天我们先一起来研究——“一张纸能对折多少次”。
2.猜次数
师:谁愿意先来猜一猜
6次、9次.。。
师:我把你的思考猜测记录一下(板书:6 9 )
3.猜因素
提问:同学们猜测的次数有多有少,那你觉得一张纸最多能对折的次数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厚度、大小、折法。。。)
二、设计实验
1.设计实验
提问:同学们很有经验和思考,如果要研究对折的次数和纸的厚度、大小有什么关系,你打算怎样设计实验方案?(贴板书:厚度 大小 设计实验)
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思考跟小组同学交流。好,开始
交流:你打算怎样设计实验?还有补充吗?
生:准备3张纸,。。。
师: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案。还有谁说?
生:对比实验。。。
师:同学们都有着非常科学的实验精神,是的,对比实验中每次只能有一个变量,研究对折次数与厚度的关系时要选择大小相等的纸,而研究对折次数与大小的关系时要选择厚度相等的纸。这样才能使研究结果有效!
2.介绍材料
谈话:设计好实验方案后,我们来看准备的实验材料。
介绍:(课件)我们选择了这样6种纸,其中1~3号是大小相同的,厚度分别是0.1毫米的A4纸,0.06毫米的宣纸,0.03毫米的临摹纸。4~6号是厚度相同的,都是0.08毫米,而大小分别是12*10、40*25、80*50的三种尺寸。
纸的编号 | 大小/cm2 | 厚度/mm | 最多可对折的次数 |
1号 | 30×20=600 | 0.1 | 6 |
2号 | 30×20=600 | 0.06 | 7 |
3号 | 30×20=600 | 0.03 | 8-9 |
4号 | 12×10=120 | 0.08 | 6 |
5号 | 40×25=1000 | 0.08 | 7 |
6号 | 80×50=4000 | 0.08 | 7-8 |
3.示范折法
说明:为了我们的研究不受折法的影响,我们采用统一的对折方法,像这样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用“横竖对折”的方法。那折到什么时候算最后一次呢?以1号纸为例,像这样想要继续对折,发现折不动了,且继续用力,纸会严重的变形,这时就不用再折了。这些操作要求大家都清楚了吗?
三、实验操作
1.实验一:对折的次数与纸的厚度有什么关系?
(1)开展实验
引导:我们先来做实验一,请看实验问题和实验要求。(贴纸:实验探究)
实验要求:
①折一折:小组里逐个研究1-3号纸分别能对折几次并记录数据;
②比一比:比较三张纸对折的次数并分析对折的具体情况;
③说一说:小组内与同学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组长负责记录。
提示:研究完成后,请组长上来将数据填写在大屏幕的表格中。组长分好工,大家全程参与。好,开始。
学生开展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交流发现:
师:
实验中,同学们操作规范、交流充分,我想这样的过程一定能让我们生长出更多的实验智慧。
观察数据汇总,我们1号纸能对折的次数是6次,2号纸能对折的次数是7次,3号纸能对折的次数是8次。
比较这三张纸对折的次数,你们的实验发现是——?
生:越薄次数越多,越厚次数越少。
师:嗯,是有这们的趋势。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发现对折次数和纸的厚度确实有关系。
2.实验二:对折的次数与纸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1)开展实验
引导:那对折次数和纸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做实验二,实验要求和前面的一样,用到的实验材料是4-6号纸,实验完成后请组长上来记录你们的数据。
学生开展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交流发现:
4号纸能对折的次数是6次,5号纸能对折的次数是7次,6号纸能对折的次数是8次。
比较这三张纸对折的次数,你有什么发现?其他同学呢。
小结发现: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探究,大家发现“一张纸对折的次数和纸的厚度、大小确实有一定的关系。”
贴纸(实验发现)(一张纸对折的次数和纸的厚度、大小确实有一定的关系。)
3.实验三:用较大的纸对折
提问:根据实验发现,如果希望对折的次数比前面的纸多,你认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纸张呢?(选择又大又薄的纸)
(7号、8号)
老师这里有两张200*160的大面积纸,谁再来猜猜,它能对折多少次?
(记录15、16。。。)
学生上来对折,
学生还在继续对折,师:小伙们还有点不甘心。
交流感受:与前面的纸对折的次数比一比,谁来比?
明确:纸小、纸大,对折次数相差不大。(贴纸)
4.视频了解:折纸的世界记录
引导: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对折次数没有朝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呢,是不是我们的纸还不够大呢?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折纸的世界记录。(播放视频)
提问:纸的对折次数为什么会受到限制呢? (贴纸:对折次数受限)
小结:大家感受到,纸在对折的过程中,纸的厚度(层数)在发生变化,折了七八次后,纸就变得非常厚,最终折不动了。
四、计算思考:探究对折次数受限的数学原理
秘密被同学们发现了,同学们真是了不起!那层数到底发生着怎样的变化,我们一起来推算统计一下。请同学们在学习单上填写
1.数据分析
对折次数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对折后的层数 | 1 | 2 | 4 | 8 | 16 | 32 | 64 | 128 | 256 | 512 | 1024 | 2048 | 4096 | 8192 |
交流:我们一起来汇报数据,第三次对折层数是?继续……
提问:第10次对折后,纸层数是1024,厚度是多少呢?如果以厚度是0.1毫米的纸为例,此时1024层厚度约多少分米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追问:通过刚才的计算分析,结合这张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和感受?
预设:①纸的厚度变化成倍增长,越往后厚度变化越快;②最后折不动了。
师:说得非常好,观察很仔细,
像刚才对折9次,已经有多少层了,10次呢?
指出:(结合图)一张纸原来只有1层,经过几次对折后,纸的层数连续乘2,成倍增长,像这样的变化叫做“倍增”。(板书:倍增)“倍增”在前几次增长比较缓慢,但七八次往后增长越来越快,呈现出“爆炸性”增长!这是“倍增”的魔力,这也是今天我们研究“一张纸对折次数受限”背后的数学原理。
2、视频了解。虽然次数受到限制,但限制不了人们的追寻,我们再一起来通过一段视频来感受一下。
播放视频
师:这就是指数爆炸的魅力,一张纸就能给我们如此神奇的体验,其实他和我们的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刚开始同学们对折无数次的猜想虽然没有实现,但却引领我们做了更多的探索。
五、总结延伸
提问: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我们是怎样研究一张纸能对折多少次的?(师:同学们可以以此为新的起点,提出更多的问题)
你有哪些收获?
明确: 期待同这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用数学知识去解密更多的奇妙现象。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