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环境下信息化技术在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中的运用思考
摘要:智慧课堂是教育事业现代化、数字化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符合课程教学改革要求,也与学生日益提升的成长需求相符。因此,着重探究智慧课堂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项目化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学科素养的重要路径,结合教学内容与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文章以小学数学为例,提出智慧课堂环境下,应用项目化学习的原则与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课堂;信息技术;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
前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相结合发挥着创新教学方式、扩展教学资源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在项目化学习模式下,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有效吸引学生目光,促进学生全身心参与学习探索活动当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素养等方面的发展提供助力。在智慧课堂模式下,借助信息技术优势作用探究项目化学习模式的运用,尊重学生发展需求与个体差异,还能助推教育革新事业发展。
一、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运用信息技术的原则
(一)遵循科学技术应用原则
智慧课堂的构建需要依赖于信息技术,因此,开展项目化学习模式期间,教师应重视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积极利用各种互联网工具为学生构建学习平台,让数学教学逐步趋于形象化,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从授课教师的角度出发,教师需自主学习、研究不同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强自身信息技术素养,为后续现代化教学工作的落实打好基础。
(二)遵循教学师生平等原则
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师需要依据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优质的学习环境,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自己与学生放置平等地位当中,以此体现出教学氛围的和谐、友好,帮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实现高效学习。数学教师应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掌握班级学生的心理动态与学习、成长需求,拉近师生关系的同时,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亲切感,力求挖掘学生潜力,助力学生个性化成长。
(三)遵循学生最近发展区原则
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为学生逐步渗透学习方法、学习理念,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项目化学习期间,要了解智慧课堂的特征与学生最近发展区,将两者充分结合,保障教学工作与学生需求之间的契合度,以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引导学生学习能力、综合素养的提升,以此强化教学效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