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教学实践
2022年版课标对第一学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落实,虽然给出了教学提示,如可以根据学段学习要求,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境;注重整合听说读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等方法学习作品;评价应围绕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现进行……但提示都是纲要式的,作为一线老师,较难转化为教学实践。
申宣成教授认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有六大要素:学习目标、真实情境、活动过程、学习支架、评价工具、实践反思。根据低年级教学实际,任务群设计至少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情境、学习活动、评价工具等四大要素。
那如何抓住关键要素,让学习任务群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现以二上第六单元为例谈之。
(一)分析教材,把握学情,制定学习目标
二上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革命先辈”,编排了《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刘胡兰》四篇课文,讲述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歌颂了革命先辈的崇高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单元主要学习任务是“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八角楼上》结合插图,体会词语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朱德的扁担》借助描写朱德挑粮的词句,体会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革命情谊;《难忘的泼水节》借助描写周恩来总理穿着和泼水动作的词句,感受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刘胡兰》联系上下文,了解词义,再借助词句体会刘胡兰的英勇不屈。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借助拼音独立读通课文,对一些长句子、难句子的朗读,仍需关注。词义理解尚处于朦胧浪漫阶段,需用多种方法帮助理解词语。另外,本单元的课文具有鲜明的主题教育意义,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较远的距离,给学生阅读理解和意义建构带来一定的困难。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认为;任务设计之初就要设定可预见的“成事”结果,比如生活问题的解决,行为态度的改变,或者完成的言语作品等。也就是说,要用目标结果来指导教学实践。
(二)创设情境,设计活动,展开学习过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王宁先生认为:“所谓‘情境’,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所谓‘真实’,指的是这种语境对学生而言是真实的,是他们在继续学习和今后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也就是能引起他们联想,启发他们往下思考,从而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获得需要的方法,积累必要的资源,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
学习任务群强调的是“任务”的群而非“文本”的群,其本质是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自主学习。任务群的学习活动设计,是从不同角度去设计活动,以达成任务目标,具有显著的目标导向特征。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要承担识字写字、练习流畅朗读、学习阅读、积累运用语言等多重任务,虽基于单篇开展语文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但其达成目标的角度是各不相同的。
显见,每一课展开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法和路径是不同的,但指向的目标都是“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实现“讲好革命先辈故事”这个终极任务。
(三)设计工具,提供选择,促进实践反思
2022年版课标对语文课程评价建议如下: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贯串语文学习全过程,终结性评价包括学业水平考试和过程性评价的综合结果。因而,评价工具的设计,也要从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