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一 谈话导入
1.梦如果是彩色的,我们说是彩色的梦,还可以说:_______的梦?
(美好的,幸福的,多姿多彩的……)
师:可见,我们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幸福的。
板块二探究学习
(一)学习第1节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我有一盒彩色的铅笔,我用它们来画画。
2.欣赏诗的语言,练习说话。
(1)我们来看看这盒铅笔在做什么?诗人怎么用诗的语言来表达呢?
(2)想象说话,欣赏诗歌语言的有趣。
聊天:
师:看,绿色的铅笔说:“我是翠绿的颜色”。
师:谁是我蓝色的伙伴?请你接着往下说。
跳蹦:
师:它们跳蹦出来要干什么呢?
(示范)绿色的铅笔跳蹦出来,说:“我要画一块碧绿的草地。”
还有谁会说?
出示句式学生模仿说。
(3)搭建支架,学生完整说话训练。
示范:我是一只绿色的铅笔,我一蹦,跳了出来,高兴地说:“我要画一块碧绿的草地。”
3.再读诗歌,感受作者怎样用诗的语言写这一盒彩色粉笔的。
4回归诗化语言。
师:同学们,诗人在第1句写的是“一大把彩色的梦”,我们就知道这是——
生:一盒彩色的铅笔。
师:看,这一大把是——
生:彩色的铅笔
师:用诗的语言来描述,就是——
生:一大把彩色的梦。
(二)学习第2节
1.理解:理解诗的内容。
(1)这些彩色铅笔都画了些什么?
(草坪、野花、天空)
(2)都画成什么颜色的呢?
草坪——绿色;
野花——红色;
天空——蓝色。
(3)画得怎么样呢?
(画得好)
师:我们再回到诗歌中,看看诗歌中是怎么写的?
(从“大块、大朵、大片”看出来,小朋友画的色彩非常饱满。)
2.模仿创作:请你看着这些事物,也来学着高洪波爷爷的样子说一说。
3.指导朗读:“大片的天空,蓝了,蓝一得—透—明!”。
(1)自由试读:你想怎么读?
(2)教师指导:来,看着老师的手势,跟着老师的指挥读,读的时候声音不能断。
4. 回扣仿写。
(三)学习第三小节。
1.理解:理解诗的内容。
(1)你读到了一幅怎样的画?
(森林炊烟图)
(2)这幅画上都画了些什么?
在学生交流之后,板书,森林,雪松,小鸟屋子,烟囱,太阳。
2.搭建支架,看图说话。
(1)支架1:添加颜色
葱郁的树林。(深绿色)
翠绿的雪松。(翠绿色)
彩色的小鸟。(各种颜色)
棕色的小屋。(棕色)
灰色的烟囱。(灰色)
红红的太阳。(红色)
(2)支架2:加数量词。
一座葱郁的森林
一排翠绿的雪松
一群彩色的小鸟
一间棕色的小屋
一根灰色的烟囱
一轮红红的太阳
(3)看图说话。
看,这幅森林烟炊烟图,我们画好了,请你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3.再读诗歌,感受诗的语言。
(四)学习第4节
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精灵”。
(1)彩色的铅笔有魔法,想变什么,就有了什么,他就是个精灵。
(2)在彩色地梦境中,我画了什么?
水果香(味道);季节风(风)
师:味道和风,普通人都画不出来,只有精灵才能画出来。
(3)想象:
①看到“水果香”,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各种瓜果)
②看到“季节风”,你看到了什么画面?(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景)
2.拓展:
(1)梦境是彩色的,梦境里还有什么?
(大树,蓝天,白云,小蘑菇……)
(2)用诗的语言怎么写?
(神奇的大树,蓝天白云的抚摸,小蘑菇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