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视域下文本共读——五年级下册《梅花魂》
《梅花魂》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祖父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以及自己在异国他乡与祖父相处的记忆片断,表达了祖父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中国的热爱。文章中,作者通过描绘梅花的形象和特点,巧妙地穿插了自己对祖父的回忆和情感,使得整篇文章情感深沉。
一、文化现象
阅读:《梅花魂》所描绘的梅花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在中国,梅花代表着坚韧、高洁、不畏艰难等美好品质,也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这种文化现象体现了人们对梅花和其品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阅读文章时,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意象的代表,孩子们必须理解其代表的精神品质含义。
表达:“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这里描绘了梅花的品质和特点。课堂上可以引导由梅花拓展其它的意象及含义。如:兰花、竹子、菊花等传统的意象文化。
二、语言现象
阅读:课文的语言优美、精练,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语言文字永远是语文学习的根基。从“朵朵冷艳、缕缕幽芳”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文中大量的诗句、短语运用恰切,表达有力,是语言积累最好的范式。
表达:“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表达了思亲怀乡;“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句式连用,表达了寒风傲骨。学习时可以梳理主题,联结积累语言,创设表达情境,进行主题式表达。
三、思维现象
阅读:《梅花魂》思维价值在于从梅花到品质再到对祖国的眷恋。祖父为什么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这样的古诗?为什么要摇头长叹?为什么“唯独书房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又为什么会哭?这些现象的归结,是基于“我”看到的表质,经过思维推敲,层层揭秘,发现祖父推举梅花的品质,再深入思考,那是对祖国的深深眷恋。
表达:鼓励孩子们在学习中多问为什么?以问题促发思考,在思考中发展思维。例如:“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祖父为什么给我这个?血色的梅花有什么含义吗?祖父想要表达的是什么?通过这样,推进思维的发展,也提升了孩子们的阅读力。
四、审美现象
阅读:《梅花魂》蕴含了丰富的审美价值。1.语言美;2.意境美;3.情感美。“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这里的词语叠用,重重加深,展示了语言表现的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古诗的引用,创生出的思亲怀乡意境;祖父对梅花的喜爱,对祖国的眷恋则表现出情感美。
表达:学习时鼓励孩子积极运用积累的优美语言,引用积累的名句,表达真实的情感。例如:选择以上其中一种表达方式表达生活中的一种物品或一种情感。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视域下文本共读——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
《牧场之国》是一篇描绘荷兰牧场景色的课文,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荷兰牧场上的宁静与美丽。文章通过对牛、马、羊等动物的描绘,展现了荷兰牧场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更能感受异域他乡的不同风土人情。
一、文化现象
阅读:《牧场之国》所描绘的荷兰牧场景色,是荷兰文化的代表之一。在荷兰,畜牧业是其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也是其传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的发展,体现了荷兰人民对自然和动物的尊重与爱护。
表达:通过课文学习,开阔孩子们的视野。鼓励孩子们阅读不同文化,辨别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别,吸收外国优秀文化。
二、语言现象
阅读:课文的语言优美、精练、细致,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文章生动、富有感染力。文中描述“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言语中展现了丰富的颜色,描绘了牛在草原上吃草的悠闲。这种语言现象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荷兰牧场的画面,也培养了他们语言的表现形式。
表达:文章中很多这样细致描写的语句。可以鼓励孩子们仿照这样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也可以引导孩子们关注并表达自己的生活。
三、思维现象
阅读:《牧场之国》的思维发展价值在于通过感受异域风光,思考归结,提炼感受所得,凝练出具有代表性的场景。文中静态和动态描写的场景,来自于作者对荷兰文化感受的思维凝练。
表达:鼓励孩子们思考,为什么这样写荷兰?如果是写我们自己的家乡,你又会抓住哪些特点进行描写,会怎样写?鼓励孩子们思考,如何通过语言,观察、凝练自己身边的地域特点。例如:民俗节日,大好河山等。
四、审美现象
阅读:《牧场之国》的审美价值在于语言美与画面美。文章中描绘静态与动态的场景带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语言简洁而画面丰盈。通过阅读可以唤醒孩子们对生活中美的意识,感受并表达美的画面。
表达:文中描述“晚霞映衬着牲畜的背影,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祥和。”牲畜的背影和晚霞的映衬,宁静、祥和的画面扑面而来。可以引导孩子们以积累的语言,表达生活中的自然之美,培养审美意识。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以《田忌赛马》为例” 作业设计
一、阅读《田忌赛马》,读懂之后把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二、阅读下面的一组对话,回答下面问题。
一天,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
田忌问道:“你是说换几匹更好的马吗?”
孙膑说:“一匹也不用换。”
田忌有些不明白:“那怎么能有赢的把握呢?”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
孙膑的计策是什么?我们通过上边的表格已经很清楚了,也就是说,当齐威王出上等马、中等马和下等马的时候,自己分别出什么等级的马,这都是提前计划好了的。那么,孙膑是根据什么情况定下的这个计策呢?请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三、孙膑把自己的计策告诉田忌之后,田忌对赢得这次比赛也已经是成竹在胸了。赛场上,每一场赛马结束后田忌的反应都不一样。阅读课文,体味其中的奥妙。
(1)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赛马场上,对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竟然“一点儿都不着急”,这是因为 。
(2)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第二场赢了,田忌只是“微微一笑”,第三场,又胜了一场,田忌 “满意地笑了”。两次笑,分别流露出田忌怎样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
四、四字词语用好了,可以使文章朗朗上口,增强其表现力。读读下面的四字词语,用其中的2--3个写一小段话。
胸有成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致勃勃、遥遥领先、不动声色、出谋划策。
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