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视野中的故事教学-﹣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为例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故事单元,归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理念指导故事教学,可采用以下思路:
一、聚焦统整性单元目标
教材选文的价值分析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选编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枣核》四篇课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其文学鉴赏价值:
(1)故事的结构特点
故事是由一系列前后关联的情节组成的,可以满足孩子"后来呢?……后来呢?"的好奇心,了解故事情节的编织方式即能理解故事的结构特点。本单元既有按时间顺序编织的故事,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枣核》;也有按地点变换编织的故事,如《漏》;还有按事情发展顺序编织的故事,如《方帽子店》。《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的对比性结构,《漏》《枣核》的反复性结构,也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关注。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记住故事情节,也有利于他们进行讲述与创编。
(2)矛盾与反差
制造矛盾与反差是故事创作的一大法宝,这个单元尤为突出。急与慢、方与圆、大与小、正与邪、变与不变、胖与瘦、大方与小气,比比皆是。《方帽子店》里人物异于日常的行为反差、角色性格反差、表达上制造的语言反差等,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一波三折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悬念与意外
悬念与意外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艺术手法。《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第一天就"掉包袱",急性子顾客竟然被慢性子裁缝说服了,于是故事就有了波蛇形的结构。《方帽子店》制造了一系列的"意想不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引导读者一步步往前走,最后话锋一转﹣-"那些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这让人意想不到,但又在意料之中,成功表现了"推陈出新"的主题思想。
(4)误会与巧合
误会与巧合往往能制造出曲折的情节,使故事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民间故事《漏》就巧妙而又自然地借助误会与巧合来展开故事情节:开端缘于误会,情节中有巧合,反复,结尾误会消除。整个故事妙趣横生,让人读后哑然失笑又引发深思。
二、设置项目化学习任务
1.聚焦大概念的板块设计
这类方案就是根据单元课文的构成,进行功能区分,设计几个教学板块,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把握大概念,可单篇,也可多篇聚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就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板块:
项目启动:学会讲有趣的故事;
"矛盾中见有趣":《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意外中见有趣":《方帽子店》;
"巧合中见有趣":《漏》;
迁移运用,讲述有趣的故事:《枣核》《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
创编有趣的故事:《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
2.大概念、大任务统领的大单元设计
这类方案首先要确定单元大概念、基本问题,进而设计出核心学习任务。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可以围绕"给观众讲有趣的故事"层层推进:
任务一:尝试创编有趣的故事。以习作为抓手,想象动物发生怎样的变化(功能、样子、习性等),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试着写写故事"情节串"。
任务二:学习故事的构思。1.学习课文,以图表、示意图等支架梳理故事,初步感受故事的有趣构思。2.拓展阅读,积累故事构思的几种图式,如障碍式、探险式等。3.修改"情节串",让故事构思更有趣。
任务三:学习故事的表现手法。研读课文,补充资料,学习矛盾、意外、巧合艺术手法。
任务四:完成有趣的故事创作,互评互改。
这种方案结构化、情境化、项目化程度比较高,对教和学的挑战都比较大。
无论哪种方案,都需要在大概念统领下整合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学习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迁移运用,在言语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