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学期研究总结(李玲)
发布时间:2024-06-2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李玲

独特体验 创意表达——散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的追求

一篇好散文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作者独特体验与创意表达的化身,这是散文的魅力。散文的独特体验包括观察体验、认知体验、审美体验、思维体验等。散文教学不仅要领悟独特体验,更要在领悟体验中丰富儿童的体验。

1.作者视角体验。统编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注明了文章作者,散文作者的独特体验与其身份、学术、品性、经历、背景是分不开的。散文阅读要透过文字看到文字背后的作者。

一是查找资料了解作者。从作者的人生经历等诸多因素中体察作者的体验,不同作者有着不同资历、经历和背景,借助资料走近作者是必须的。如老舍不仅是作家,还是养花草和小动物的“专家”,正因为有养育花草与小动物的经历,才会创作出《养花》《猫》《母鸡》。

二是搜索作者系列作品。绝大多数课文作者都有系列作品,通读作者的系列作品,能更深层次地领略作者的独特体验。如学了《火烧云》《祖父的园子》后,布置学生阅读萧红小说集《呼兰河传》,学生自然会对《火烧云》《祖父的园子》体验领会更深刻。

三是了解作者特殊情感。特殊经历产生特殊体验。如《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的两位作者,都经历了家庭极度贫困,而都有渴望求知改变命运的追求,为后来成为名作家、名画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篇课文都是两位作者对父母之爱大彻大悟的独特体验。

2.内容视角体验。新颖是散文的重要内容基础,新颖性能为读者带来意外惊喜和审美体验,从而改变对事物已有的看法与肤浅体验。

一是内容的整体性。如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聚焦水泥路面,体验静态之美。全文 352 字,“一”就出现了 21 次,占总字量的 6%,目的是为了体现整体的唯一性。

二是内容的梯度性。如略读课文散文诗《听听,秋的声音》采用的是由景到情,由看到想,由景到人,由实到虚的梯度推进的体验。还有该单元的《古诗三首》更是一种景物的点状整合意象体验,如《山行》由远及近,《赠刘景文》由此及彼,《夜书所见》按时间顺序从不同视角勾勒出秋天美景的画面,体现出不同作者对秋天体验的个性表达。

三是内容的适切性。适切性是经典的要义。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体现的是作者对父母之爱的独特体验。首先,本单元安排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确保体验的全面性。其次,故事发生于不同背景家庭,如《慈母情深》表现的是母亲在家庭极度拮据和自己极度劳累的情况下慷慨给予“我”买书钱的独特体验。《父爱之舟》表现的是父亲既当爹又当娘对“我”极度细腻的关爱独特体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发生在国外的优渥家庭,表现的是作者对父母的态度由小时候的不理解和长大后受用的独特体验。这样的课文安排与课文内容的选择非常适切。

3.程度视角体验。独特体验是散文的灵魂,散文阅读只有与文本共识、共情和共鸣,才能真正体悟到文本的独特体验。

一是体验的深刻性。只又具有认知、感受、审美深刻性,才会有体验的独特性。统编教材中散文作者的体验拉开了与常人的距离。如老舍的《母鸡》其实是通过母鸡在写自己的母亲。《母鸡》一文创作于1942年抗战时期的重庆,是一篇回忆文,它既是作者自己对不理解母亲的检讨,也是对母爱的讴歌。

二是体验的全面性。如萧红的散文很有场景性。场景描写具体、形象、生动,而且特别细腻全面。如《火烧云》颜色的描写,先是写霞光照射下颜色变化,间接描写火烧云颜色,采用多种美术的调色技法。写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如“红彤彤”“金灿灿”的明亮,“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的混搭,“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的类比,“这些颜色天空中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的全面。并且连续运用四个“一会儿”增添气势。

三是体验的创新性。创新是散文的生命。如《四季之美》内容干净、语言简洁、情境迷人,作者用细腻和温柔的笔触描绘了有别于常人视角、感知、情感的四季之美。描绘的是春天的黎明,色彩的明丽、丰富。夏天夜晚的月夜、暗夜、雨夜和萤火虫。秋天的黄昏,有归鸦点点、雁群高飞以及夜幕下的风声虫声。冬天的早晨落雪、白霜,熊熊的炭火、火盆,手捧火盆穿过走廊。创设了宁静、闲适、悠然的氛围。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