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学期研究总结(周亚芬)
发布时间:2024-06-2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周亚芬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

——统编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构想。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课《我多想去看看》,第三课《四个太阳》。除了第一课是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剩下的篇课文是散文,所以我们把它放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我们对整个单元教学进行了整体的设计。

   一、创设引领性主题

   引领性的主题其实就是目标,就是在和学生的生活、和语文的学习、和学习的逻辑相整合的情况下,引导学生通过主题把整个任务、活动、情景、目标等整合在一起。针对这个单元,我们创设的引领性主题是:心愿漂流-一留给未来的“我”。让“心愿漂流瓶”成为一个载体,成为引导学生进行本单元学习的一种手段,使学生能在这种引领性主题的驱动下更好地走入不同的学习内容,经历多样的文学体验,并在体验的过程中完成特定的任务。

   二、厘定分阶式目标

   这个单元课文部分教学的总目标我们分为五点,具体到每一个课时都有各自的任务承担。

   比如第二点,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能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这个要求在第二课《我多想去看看》中提出,如句子“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感叹号的句子一提出来就要加强训练,并且引导学生经过多层次、结构化的训练,使学生对读好感叹句有更多的体验和感受,从而更好地用自己的话传递感叹号所传递出的思想和情感。再比如第四点,读懂课文,能提取明显信息,乐于和小伙件交流阅读感受。这个要求在《四个太阳》中提出,课文后面要求“朗读课文,说说你会为每个季节画什么颜色的太阳,试着画一画,并说明理由。”四个太阳就是不同的季节,为不同的季节画不同颜色的太阳,传递出自己美好的信念。但是以上提出的要求不是独立存在于单篇课文,而应该贯穿在本单元所有课文的教学之中。总目标确定之后要依靠一个个具体的课程来落实,所以总目标和分目标要形成有机的整合,才能从整体出发,深入到部分,然后再回归到整体,从而保证目标的落实。

   三、组织结构性任务

   根据前面创设的主题情境,我们就“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了个结构化的学习任务。

   任务一:心愿是一声叮咛。强调在心愿漂流的语境之下,引导学生在漂流瓶里把我们最好的书写,把那一声前人的嘱托和叮咛留记在心中,书写“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任务二,心愿是一个梦想。到第二课“写诂”,表达我们美好的心愿“我多想……”

   任务三,心愿是一幅图画。我想画个什么颜色的太阳送给哪个季节。

每一项活动都有看得见、拿得住、证据式的任务,使得漂流活动有趣且有意义,更有可能。

   四、展开进阶式活动

   《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任务是“感悟:心愿是一声叮咛”。我们依次展开四项活动:活动一,借助拼音读文识字;活动二,练读课文了解意思;活动三:图文结合读懂故事;活动四,抄写句子铭记叮咛一系列活动展开的时候,在任务驱动下学生主动识字写字,对简单信息进行提取,采用图文结合领悟文本意涵,以及用稚嫩的手和笔写下“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表面上写的是这个句子,实际上是对学生不忘初心的思想感情的教育。

   《我多想去看看》的任务是“发现:心愿是一个梦想”。三项活动:

   活动一:读文识字,了解心愿是什么;

   活动二,对比读文,发现“我”的心愿;

   活动三,创意表达,写下自己的心愿。从发现课文中心愿的表达、语言的结构、文本的结构,到创设情境,通过逐步提供支架让学生吐露美好愿望。

   《四个太阳》的任务是“放飞:心愿是一幅图画”。三项活动:活动一,感受心愿;活动二,触摸心愿;活动三,画画心愿。从画画太阳,到说说心愿,最后晒晒心愿,使学生的心愿由“我牢记一份叮咛”到“写话”“我多想……”,到“我”的言语、说话的录音,到最后变成一幅画作。这幅画作既有“我”的心愿的表达,还有“我”的语言和晒晒心愿的过程,从而把学生的心愿收集起来,装进心愿瓶,留给未来的我们。

   我们要找准统编教材和课标要求之间的连接点,通过教学设计的改进、课程实施的改进,引导学生在新课标理念下更好地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课堂教学的方式,从而让学生学得更加充分、主动,获得更好的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