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人只有受到恰当的激励,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小学生好奇心强,对美术学习存有积极、浓厚的兴趣,但兴趣的维持却不持久,较易受其它因素的影响面使兴趣减退。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表现欲望、构建轻松、愉悦、上进的美术教学氛围呢?笔者就激励教学策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激励教学策略,就是指激发学生学习进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教学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人在快乐时,大脑中枢抑制消极情绪的部位被激活,产生忧虑情绪的部位则沉寂,准备行动的能量增加。这不仅可使机体以逸代劳,而且还有养精蓄锐之意。由此可见,“快乐”能相当有效地激发人体的内在动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美术教学中的“快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从哪些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快乐“因素呢?
一、成功激励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无休止成功的意愿和力量。因此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是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内部诱因,成功激励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享受到收获的快乐,得到胜利的鼓舞,进而催开智慧之花。具体做法是:
1.扶持性激励。
教师要有意识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立功”的机会,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情感,并能充分地认识自我。正如马克思指出:“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
学生的先天素质及后天的努力程度决定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能力等是有差异的,教学时要因材施教,合理组织。常规教学的理想化目标,对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由于教学的定式过于单一,容易在某种程度上不符合教学实际,特别是对一部分基础偏差的学生来说,教学目标就显得大而空,高而远,成为可望不可及的东西。而分层教学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老师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程度、素质基础等实际情况出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施以不同的评价方式等;老师重点对少数困难生采用点拨、规范、帮扶,因此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要承认学生发展存在着差异性,不搞“填平补齐”,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要尽可能发现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尽力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或潜在的创造力火花,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如在欣赏作品、评价作品教学中,在学生已具备了一定能力的基础上,就要让学生自己对作品进行讲解和评说,演示自己的绘制过程,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不断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构思和创意,这样一来,既给了每一个学生表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兴趣都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又让学生成功的心理体验得到了满足,学生在享受了成功的快乐后,又能充分地认识自我。
2.竞争性激励。
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让每个学生跃跃欲试的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多创设竞争情境,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竞争的意识和热情。如:通过小组讨论、分组比赛,小游戏等形式,形成竞争气氛,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现自我,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聪明才智相互感染、相互碰撞。可以说学生每多一次参与这样教学的机会,就会多一份激发思维的推动力,多一份升华提高的可能。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意识。
可以让学生开展横向与纵向的比较,横向的比较即:本小组之间的比较和本小组内每个组员之间的比较,如:本小组比其它小组多得还是少得奖励(红星、小红旗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小组间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纵向的比较即;现在与过去的比较。如本月比上一个月得到的奖励(红星、小红旗等)多还是少?要鼓励学生打破自己以前的记录,引导学生正确选择竞赛对手,努力使自己不败给对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适时地、及时地对学生或小组加以肯定,予以鼓励、说明他在进步,要使他感到自己有内在的潜力,从而看到希望,增强信心,树立起顽强拼搏的精神。
3.成功性激励。
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市级、区级、国家级的比赛,鼓励学生在教室、校园的橱窗里展示自己的绘画、手工作品。同时在美术课堂中评价作品时可采用分组或集体展示,然后选出优秀作品在教室的艺术栏、艺术角中供同学们欣赏,这样不仅鼓舞了发表、展示作品的同学,也对他周围的同学产生激励作用,使他产生更加努力的愿望。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感到成功还是失败,这与该生所持有的要求标准有关,所以,评价成绩时,既要给予赞赏,又要使其知道结果。
2.是否产生成功或失败,与教学内容、实践机会的难易程度有关,内容与机会过易或过难,都不能引起成功感和失败感。所以,需要事先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给予适当的内容、机会。所以教师要精心架设美术创作的桥梁,创设激励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
3.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绘画或制作上出现失败,应让学生完成该教学内容的基础的问题,然后再进行更深层的学习,适时给予适当的启发,使其达到成功,这样就使失败与下一次的成功连接起来。
4.按由易到难的原则给予学生不同程度的学习内容、实践机会,是学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情感激励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过程,师生之间的密切合作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条件,情感则是合作的心理基础,教学过程缺少了情感就如同植物生长缺少了阳光。众多的事例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注意发挥教师情感的激励作用很有必要。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极易化成激发学生上进的力量那些意志薄弱、上进心不强,或与教师反着干的学生,往往在是不能得到教师,同学的尊重,长此以往,也就没有了自尊。
其次,教师要善待学生,不讽刺,不挖苦,不偏激,这样师生之间的情感就会变得融洽,关系才会和谐,学生就会体验到受人尊重的愉快,产生良好的自我欣赏心理,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效应。美术学科具有情感性、独创性、实用性强的特点,不仅仅是美术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技巧的传授,更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和智慧潜能的开发。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会在学生的心中产生我们意想不到的震撼。记得刚开始工作时,为了显示我的威严,在课堂上,我总是很严肃,对美术作业不整洁的学生严加指责,对回答问题不积极的学生大加埋怨,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严厉批评……虽然上课时,纪律井然,可时间长了,教室里一片沉寂,噤若寒蝉,真是让我感到气恼而又迷茫。一天由于我心情特别好,于是一改过去严肃的面孔,第一次带着微笑走进了教室。这笑似乎也感染了学生,学生脸上也露出了笑容,那节课学生们出奇地积极,课堂相当活跃,下课后,想着学生那惊奇的目光,那不同往日的表现,让我想了许许多多,一个微笑就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是的,教师的微笑对学生来说,不就是一缕阳光吗?她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增强他们美术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