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执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
1.体验。让学生充分参与读写。不读不写,任务落空。学生应在多种形式的读与写中,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调动先前的阅读经验,获得更深刻的阅读思考体验,丰富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2.审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引导其阅读和欣赏童话、故事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影视等文学作品,特别是本民族的经典作品,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更要精读、细读,获得对世界的间接认识,从而不断提高自审审美品味。
3.创作。读的最终目的是写。学生在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利用口头、书面、网络、视频等形式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心得。创作属于自己的新文学作品。以此,学生的想法在各式各样的创意表达中激发,思考认知在创作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与发展,任务群的意义也再次得到了升华。
4.确定主题,长期之行。完成这一任务群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以第一学段主题“春夏秋冬”为例,可以在每三个月设计一个主题,如“寻找春天”“夏日嘉年华”“一叶知秋”“拥抱冬天”,全年一以贯之持续进行。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层次不同,学习主题也应有所不同。
5.融合实践,充分学习。整合听说读写,用语文的方式学习语文。以五下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为例。根据敏材,没置遨游路线图,搜集汉字历史资料——在“汉字博物馆”中探秘汉字的“前世今生”;在“汉字游乐场"中创造汉字的“快乐谜语”;调查社会用字)——到商店、大街上将错别字拍照记录下来送进“汉字医院”;搜集书法作品——在“汉字展览馆”中欣赏各种字体的书法作品;阅读汉字故事——在“汉字故事会”上讲述汉字的有趣故事……小组成果形成思维导图、研究报告、视频等多种形式,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等多种实践方式对汉字进行探究,充分学习。
6.注重过程,实施评价。评价应是尊重学生个体阅读体验的,而不是单一地给学生下结论。评价要维护兴趣,允许学生存在或浅显、或有些偏颇的理解表达,调动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在课堂中生长。评价要促进理解,要善于抓住学生每一次阅读后的思考契机,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引领更精彩的阅读生成体验。评价要引导欣赏领悟。评价激发学生多角度的欣赏、多方面的感受,进而启发学生批判性思考、相互间的交流合作,进而有创意地表达自我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