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积累创意表达的语言
习作是语言的艺术,要想表达有创意,首先就是语言的新颖性,语言要具有新鲜感,具有独自的语言风格和魅力。
三至六年级统编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现代文(或片段)有17处,一定要采用有效的方法,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统编教材有124篇古诗文,从《诗经》到清代诗文,以及《老子》《论语》等经典著作里的名言警句均有收录。这些诗文警句要鼓励学生背诵,进行抄写、默写,并能在一定语境中灵活运用。
除此之外,课文中的优美生动的词句、成语等都可以让学生背诵记忆,丰富习作语言材料。统编教材安排了许多积累语言的课后练习,如“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 “读一读,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优美生动的句子,抄写下来”……
在阅读教学中,笔者紧紧抓住现代文、古诗文、生动词句等语言材料,引导学生背诵积累,并在习作中迁移应用。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编排了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沈从文的《腊八粥》等课文,“阅读链接”还安排了斯妤的《除夕》,这些著名作家的语言都很有特色。《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顺序,语言京味儿十足;《腊八粥》详略得当,用儿童视角采用拟人化的语言描写腊八粥。在进行本单元的阅读教学时,就要感悟作家在语言上的特点,并努力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在阅读中学习创意表达的写法
写作有方法,不同的作家、不同的文体写作方法是不同的。在阅读教学中要学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表达方法,让学生在揣摩、模仿、运用中形成习作能力。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研读统编教材,发现许多课文在表达上都很有特色,而且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更是凸显表达特点。
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主题,编排了老舍的《猫》《母鸡》和丰子恺的《白鹅》,这三篇课文采用“矛盾错位、明贬实褒、先总后分”的独特写作方法,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值得学生“模仿”。在教学时,采用“积累——模仿——创造”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本单元的“我的动物朋友”进行写作,更好地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迁移转化。
其实,统编教材的编排很有特点,别有用意,课文的学习和单元习作是有内在联系的,我们往往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提炼出本单元的写作方法,然后迁移运用到学生创意表达之中。
在阅读中随文训练创意表达
在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有机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统编教材中共安排了15次课后小练笔,除此之外还有偏向写作的“选做”题。如,课文《少年闰土》的课后小练笔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的照片中选出一张,模仿课文“闰土月下刺猹”写一写当时的场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选做”就安排了“你眼中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在小练笔或选做的基础上,还可以运用“课文补白、读后感、仿写”等形式促进读写结合,这样的小篇幅、小写法的创意表达目标指向性更集中、更精准,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