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
1、 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2、 骨头存在于皮肤下的肌肉内。
3、 一只手由27块骨组成。
4、 骨骼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运动的作用。
5、 骨是空心的,里面有骨髓和血管,骨髓能制造血细胞。
6、骨头又硬又结实,不但能长长,还能长粗,我们人身高的增长就是因为骨头长长了。
7、人的大腿骨比花岗岩还坚硬。
8、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9、认识常见关节及其位置。(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10、关节有运动作用和缓冲作用。
11、关节运动的方式有:屈伸运动、旋转运动、环转运动。
12、三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铰链关节(膝关节,作屈伸运动),旋转关节(肘关节),球状关节(肩关节、髋关节,既可屈伸运动,又可旋转运动)。
13、人的各种运动全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运动而实现的。肌肉总是成对地存在于骨头上,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14、人体共有肌肉600多块,重量占人体的40%。
15、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心脏跳动、呼吸、肠胃蠕动都是肌肉在工作。
16、体育锻炼可以强健骨骼和肌肉,不同的运动对身体的锻炼效果也不同。
17、摄入蛋白质和钙有利于骨骼和肌肉的健康。
18、为了保护骨骼和肌肉,在运动之前要先选择合适的场地,做好热身运动,穿好保护服,并采取好保护措施。
19、蚕卵呈扁平的椭圆形,灰紫色,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全身乌黑,布满细毛,像蚂蚁,叫蚁蚕。幼虫形成了蛹,蚕蛾是从蚕蛹里羽化出来的。
20、蚕的成虫——蚕蛾从蛹里孵化出来后,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长大。
21、蚕和其它的昆虫的一生都要经过变态,蚕的一生要经过四个变态过程:
蚕卵 蚕 蛹 蚕蛾
22、所有昆虫的外形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23、蚕卵 蚁蚕 蜕皮(长大) 吐丝(结茧) 蛹 蚕蛾 交配 产卵
24、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这另一个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同。
25、运动的快慢需要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判断,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运动方向也是物体运动的表现。
26、物体运动的方式可以按照其运动轨迹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7、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要学会分析复合运动包含的运动方式。)
28、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斜坡的高度有关,斜坡越高,小车冲出去的距离越远。
29、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的大小有关,拉力越大,走得越快;拉力越小,走得越慢。
30、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长越短,摆得就越快。
31、摆的快慢与摆角大小和摆重无关。
32、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大小、方向。
33、力是无形的,但我们可以体验和观察到它作用到物体上时所产生的效果。力对物体的运动、对物体的形状都有影响。
34、要准确在测量力的大小,就要用弹簧秤(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单位是牛顿(N)。
35、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发生改变,去掉外力时,还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弹性”。这种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力叫“弹力”。比如弹簧就具有弹性。
36、弹簧上挂的钩码越多,弹簧就越长,但不能无限制地挂下去,否则弹簧就会损坏。
37、物体的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地球引力)所造成的,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坚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的变化,只有弹簧秤才能称量出来。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即平时所说的物体的重量)有关,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是一种力,重力的单位也是牛顿(N)。
38、天体的圆周运动会产生离心力。
39、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运动时,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就是摩擦力。只有当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或具有运动趋势时,才会与周围的物体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当物体静止时,或它孤立存在、与其它物体没有任何接触时,没有摩擦力。
40、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还与物体的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也越大,压力越小,摩擦力也越小。
41、增大摩擦力的应用:体操运动员上场前在手上擦的镁粉;我们手指上的螺纹;汽车、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等。
42、减小摩擦力的应用:机器中加润滑油;光滑的溜冰场;滑滑梯等。
43、降落伞在降落的过程中因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产生了向下的重力,但由于其穿越了空气,又产生了摩擦力即空气阻力,这个力是与降落伞下降的方向相反的。
44、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伞面的直径有关,伞面直径越大,下降得越慢,直径越小,下降得越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