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一
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生成的思考,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如何促使课堂教学有效生成? 教学是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那是否意味着不要预设,或者淡化预设?课程专家指出:新课程改革应该把握平衡,在平衡中才能使改革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不是对预设要求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而预设就是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诸因素做分析和策划,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探究并获得发展的一种操作预案。新课程呼唤生成,更关注精心的预设。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因此,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教师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即时纳入于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我们的教学必将在动态生成中踏上充满激情的行程。
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叶澜曾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使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 然而我们的在备课时往往把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束缚在周密详尽的一个又一个教学环节中,课堂仿佛成了一条高速运行的“流水线”。如果课前设定过多,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也许就越小。因而我以为教学的预设要通过“删繁就简”学习素材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空间。如在教学“容积和容积单位”我预设理解容积含义时就设置了这三个小环节:①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容积②举例中感知物体中,有些是容器,有些不是。③描述身边物体容积。这样的课堂设置,充分削减了许多琐碎的提问,扩大了学生领悟、交流的空间。由于没有纷繁的头绪,没有生硬的环节,给师生活动留有很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