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要明确清晰
教学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准确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导学——确定教学范围、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原有学习基础等,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二是导教——确定教师将采取的教学步骤、教学环节以及每个步骤或环节将采取的教学活动,指导教师有条理地去完成教学计划或任务;三是导测量——明确学生要达到的学习要求或水平,为教师本人及教育监督者提供检测的标准和依据。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目标设计往往存在许多问题,如目标描述笼统,缺少标准和层次,只关注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而忽略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品格、跨文化交际意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等要求,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规划和培养。
那么设计教学目标应有哪些对策呢?
以《课标》为依据,呈现目标设计的多元性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即各个级别均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具体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应该围绕技能、知识、情感、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五个方面来设计和编制。
以学情为基础,体现目标设计的针对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之间水平和层次的差异,他们的知识储备、心理和技能特点以及各自的学习需求,都会对学习结果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指导教学实施的航标,教学目标的设计更要以学情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符合学生接受水平和需要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增强目标的针对性。
以行为目标为基底,加强目标设计的准确性
),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既导学又导教;条件(condition),即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以此导教;程度(de鄄gree),规定上述行为是否合格的标准和程度,以此导测量。
以教学反馈为手段,反思教学目标的实效性
一个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有效,最终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通过教学效果来衡量。如果学生学习经过学习后反馈良好,基本达到了目标的要求,说明目标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学情,是有效的。如果实施的结果与预先的设计相去甚远,那我们要回归到最初的目标,反思什么地方设计得还不合理,下一步应该如何去改进。通过设计——实施——反馈——反思——再设计不断地循环操练,教师的目标设计的能力一定会日趋成熟。(作者为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中学英语教研室教研员陈芳)
教学目标要考虑学生差异
在实际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未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目标往往适合某些学生,而不适合所有学生,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两极分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满足全体学生的单元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课标、教材、学生、考试评价是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的依据单元是教学过程中基本的单位,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以单元作为教学设计的基本单位。
课程标准分析。教师拿到教材后,要对教材的设计意图进行研究,然后与课标要求相对照判断教材安排的合理性。在教材与课标之间,教师要以课标为纲。有时候,教材可能会出现教师们所说的“超纲”或与此相反的比纲要低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以课标为依据。
教材分析。教师在深入领悟课标精神的基础上,要认真研究教材,分析教材,整体把握教材的总目标。研究新教材与旧教材的不同,研究新教材单元编排的意图,研究借助教材可以实现的三维目标。领悟教材的实质,将教材系统地进行梳理,同时结合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内化教材。在教材的处理上,可以适当调整和组织教学内容,以适应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教学对象分析。根据课标确定了教材的合理性之后,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确定目标。在教材、课标与学生之间,要以学生需要为纲。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差异可以进行学生分析,也可以进行学生调研,可以使用问卷调查,进行访谈与观察等方法。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以及学生的知识体系,学会调整教学内容,科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基于学生调研基础上的有差异的教学目标。
考试评价分析。在根据学生发展需要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还需要从考试评价的角度审视目标的制订。
心得体会:教学目标要考虑学生差异:在实际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未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目标往往适合某些学生,而不适合所有学生,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两极分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满足全体学生的单元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