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和壶》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出示两个分别装有罐子和茶壶的盒子,让学生摸形状猜物体。为什么这个是罐子?那个是茶壶?它们最大的区别在哪里?老师取出罐子和茶壶,比较它们在造型上的不同之处。
学生告诉老师:茶壶有壶嘴,罐子没有;茶壶一般体积比较小,还有把手,盖子;罐子比茶壶大,一般没有把手,有的有盖子,有的没有。
【设计意图:以摸物猜形的小游戏激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罐和壶在造型上的不同特点。】
二、设疑揭题
师设问:这些东西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什么时候发明的?怎样来欣赏它们的美?你也能设计一个吗?本课我们就一起去学习了解罐和壶的知识。(板书课题:罐和壶)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提问,让学生对本课产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罐和壶的学习兴趣。】
三、赏析解疑
1、欣赏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
出示罐子实物,你认为这个罐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通过老师讲原始人用泥巴烧制陶器的小故事,让学生了解五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制陶了。
原始人刚开始创造的陶罐是为了生活的需要,逐渐地,越来越讲究美观了。在我国很多地方都出土了五千多年以前的陶器,其中最精美的是河南省仰韶村和马家窑村考古发掘的彩陶,它们精美到什么程度呢?请学生观看介绍仰韶文化彩陶的视频。
出示仰韶文化彩陶盆,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它们的造型、花纹有什么特色,再由老师总结:仰韶文化的彩陶造型朴实、厚重,花纹以几何形为主,最引人注目的是人面、鱼、鹿等形象的花纹。
请学生观看介绍马家窑文化彩陶的视频,然后出示图片,师介绍:由于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席地而坐,往往是俯视的角度去观察器物,所以这些花纹,当俯视时,恰恰成为圆形的适合纹样,可见祖先艺术家们构思的巧妙。
出示蛙形纹罐,这是马家窑文化彩陶最有特色的纹样,你认为画的是什么?
出示舞蹈纹盆,这是画的什么?学生一般都能说出人们在舞蹈,师提示:这也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的生活。当盆里加了水,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呢?假如水再一晃动,就构成了一幅人们在水中翩翩起舞的欢快场面。这样的设计显示了原始人非凡的想象力,确实妙不可言啊!
【设计意图:审美的水平与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包括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鉴别美。学生通过欣赏这些彩陶的造型与装饰,体会古代陶文化所特有的生活气息和视觉效果。】
2、欣赏紫砂壶
老师:我们的祖先是那么聪明、伟大,发明创造了陶器。中国的陶都在哪里啊?说到自己的家乡宜兴,同学们显得异常兴奋。师介绍:因为紫砂泥全世界只有我们宜兴的山里面才有。在1000多年以前的宋代,第一把紫砂壶在宜兴烧制成功,从此紫砂壶的名声闻名世界。提问:你们家有没有紫砂壶?你喜欢它吗?有哪些优点让你喜欢?
老师结合学生的交流得出紫砂壶的特别之处:透气保温,泡茶长久保留香味,而且夏天泡茶隔夜不会馊,它不仅仅是生活实用品,而且还是一件艺术价值极高的工艺品,所以得到全世界人的青睐。
出示紫砂壶实物,提问:老师这里的几把壶造型一样吗?颜色一样吗?上面还刻着字、画、印章,所以即使不用来泡茶,这么漂亮的东西,摆在家里随时观赏,也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出示图片,师:这是壶艺泰斗顾景舟制作的提梁壶,你知道这种提梁样子的壶最初是由谁发明的吗?学生猜测讨论后老师介绍:大文豪苏东坡曾经客居在我们宜兴,特别喜欢喝茶,壶不离手,为了提拿方便,他就发明了这种提梁样式的壶把,后人为了纪念他,给这样的壶起名叫东坡提梁壶。
老师:宜兴紫砂壶还有很多造型,我们再去开开眼界。多媒体播放图片,并插入民族乐曲《高山流水》,学生随着优美的乐曲沉浸在紫砂壶的艺术世界中,情不自禁地发出阵阵赞叹。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造型的紫砂壶欣赏,让学生走出常见壶型的设计空间,而进入创作设计的新天地,尤其是争对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让他们在大量象形壶的造型中得到启发。】
引导学生欣赏较典型的紫砂壶作品。出示图片,师介绍:这是宜兴第一位紫砂工艺大师供春制作的树樱壶。你觉得做的怎么样?表面不光滑,很粗糙象什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