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22
触摸童话阅读脉动,体… 12-21
《小猪唏哩呼噜》课外… 12-18
11月份研究小结 12-17
10月份小结 12-17
学期研究小结 12-17
十一月研究小结 12-17
十月研究小结 12-17
  最新文章
1月理论学习 李春香… 01-15
九月份理论学习吴兰芳… 10-06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22
触摸童话阅读脉动,体… 12-21
《小猪唏哩呼噜》课外… 12-18
踏实认真 扎实有效 12-17
研究课教案4 12-17
研究课教案2 12-17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研究>>研究成果>>研究小结
五月份研究小结
发布日期:2012-05-31   点击次数:    作者:李娟  来源:

 

本月中,我学习了两篇文章《低年级儿童童话阅读兴趣的培养》、《开展童话阅读丰富课堂情感》,上了一堂研究课《走进童话世界》。
学语文,少不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少不了童话。童话,在学生的学生生活中已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童话以其幻想、荒诞吸引着学生,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因此,引导学生触摸童话,感受童话,进而享受阅读变得十分必要了。
一、触摸经典童话的脉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引导他们爱上阅读是前提。在系统开始这个童话阅读指导前,我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挣扎:要找现当代著名的童话作品,还是要从经典童话作为切入;要从中国童话入手,还是找世界童话。最后还是选择从他们生活中时常交流讨论的世界经典童话名著入手,毕竟,经典名著,应该是一个人阅读成长的核心。正如赫钦斯所言经典著作乃是每个时代都具有的当代性书籍。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它常青的生命力。阅读经典童话,可以更容易感受童话。在引导学生阅读童话的时候,我主要提倡从《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经典入手,再让他们自主选择古今中外童话作品,慢慢打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站爱孩子的角度与学生共读,共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视角来感悟童话,感悟童话人物形象,感悟童话的特点。
二、感受童话阅读的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小学生是天生的幻想家,想象能力丰富。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应注意给学生留点悬念,设点关卡,让学生在童话中尽情想象,构建属于自己的童话王国。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可见,让学生在想象中读童话显得尤为重要了。虽然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自己的见解,甚至会出现一些无厘头的思考。但这些毕竟是学生的个性思考,虽然这些思考有些已经涉及到文本的意义这一层面。在广泛感知文学作品的小学阶段,这是应该予以肯定的。经过调查,相对于其他文学作品,班级近四十个学生最爱童话,喜欢的理由是童话作品的故事情节比较有趣、好玩。童话能够吸引学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本身的夸张有趣、情节的曲折离奇生动、人物形象的鲜活,在于它符合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而从这些貌似有点不可思议的童话故事中,学生能感受到阅读的愉悦,感受到思考探究的快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对未来的憧憬。
三、流连童话体验的长廊
一部好的作品是读者读完之后能与之产生共鸣。为了让学生更好感受童话。这一年来,班级阅读小组(后推广为全班性的)在时常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开展了一些列活动。
第一、每周的读书交流会(阅读笔记)。为了保证阅读的有效性,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班级把每周三最后一节课定为班级固定的读书交流会。在这一节课,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将自己上周所读所思所想尽情地展示出来。每周评出一个童话小专家,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评比的标准主要是两部分,一是阅读笔记的摘录、阅读过程中的标注;二是阅读交流会的发言。
第二、童话创编、童话续编。让学生入情如镜,当童话中的主角,用语言感染,用情感编织自己的童话天地。而学生在自主创编中也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第三、以画促读,学科整合。班级大部分学生对画画还是很有兴趣的。人物形象作为童话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十分鲜活的,也是阅读童话所需要重点关注的。为了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对作品的欣赏能力,提倡学生根据某个故事情节画出童话中的人物形象。作为一种再创造,童话中的童画对学生的人物形象分析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为了鼓励学生通过自身创作体验童话,班刊编辑人员在每学期的班刊及班级博客中增设优秀童话作品展示专栏。就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看、说、写、画在童话长廊里自娱自乐,不断地与作品产生思维碰撞,不断地丰实自己的阅读生活。
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把学生置身于一个相对宽松的童话阅读环境吧,让他们尽情地汲取知识营养,体验童话阅读的乐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