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教科书第80~81页列3,列4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2,3题。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和理解平均数和众数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完善学生用数描述一组数据的知识体系。例3要求学生评价7号男生的跳绳成绩在这组同学中的位置,有的学生可能根据算出的平均每人跳117下,认为7号男生跳的比平均数少。有的学生可能把7号男生跳的下数与其他男生比较,得出他的成绩是第三名。这些都是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的比较。为什么7号男生跳的下数比平均数少,成绩还是第三名?为了解决这个疑问,例题先教学中位数的知识,指出把这组数据按大小排列,正中间的一个数102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既揭示了中位数的含义,又讲了求中位数的方法。再把7号男生的成绩与中位数比,看到尽管他跳的下数比平均数少,却比中位数大,在这9个男生中的名次还是比较靠前的,初步体会中位数与平均数是两个不同的统计量。例题还要学生思考为什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比中位数多得多,这是由于2号和8号男生的成绩十分突出,远远多于其他男生跳的下数,他俩的优异成绩使男生跳绳的平均数大了,而多数男生的跳绳成绩都低于这个水平。所以,如果一组数据里存在特别大或者特别小的极端数据,平均数往往不能准确地表达这组数据的整体状况,这时用中位数表示这组数据更合适。例4求10个女生跳绳成绩的中位数,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双数。教材指出,正中间有两个数,中位数是这两个数的平均数,并要求学生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学会求这种情况的中位数的方法。然后把各个女生的成绩分别与中位数比较,体会用中位数能评价每个数据在整体里的地位。“练一练”的教学不能偏重于求平均数和中位数,要把时间用在第(2)、(3)两个问题的讨论上。9位同学家庭的住房面积中,有两个数据比其他数据小很多,所以平均数比中位数低得多,用中位数代表9个家庭的住房水平比较合适。练习十六第2题的数据中,A飞机的飞行时间只有8秒,比其他飞机少得多,一般用中位数表示这8架飞机的飞行水平。如果A飞机不飞,其他飞机的飞行时间虽然有多有少,但差距不是很大,所以平均数和中位数比较接近,都能代表这些飞机的飞行水平。第3题公司的经理、副经理的月工资比其他员工高出很多,教材让学生分别算出公司员工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体会平均数比中位数、众数大得多,应该用中位数或者用众数来反映这个公司的工资水平,进一步理解中位数与众数的实际应用。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措施:通过对数据观察、计算、比较,理解中位数的意义。
二、学习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实列,初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中位数,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通井机量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特征。
2、学生在初步理解中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感受与同学交流的意义和乐趣。发展统计观念。
3、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4、学生通过学习,能建立完善的用合适数描述数据的具体特征。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课外活动都喜欢做什么啊?
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在课外活动时进行了一次跳绳比赛,看谁在1分钟内跳的最多,他们跳得可多了,我们也一起来看看他们的跳绳成绩吧。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列3
出示四年级一班9个男生1分钟跳绳成绩记录单提出要求:仔细观察这组数据,说说你对这组数据的看法。
2、全班讨论,提问:你认为7号男生的成绩在这组同学中处于什么位置。
引导: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能想到哪些办法?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1)算出9个男生平均跳的下数(平均每人跳117下),7号跳地比平均数少。
(2)把他们地成绩按从高到低排列,发现7号的成绩是第三名。
3、全班讨论后,小结:可以先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用7号男生的成绩与平均数进行比较;也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把这组男生的成绩重新排一排,看7号男生的成绩排在第几名。
学生按上述方法求得结果后,提问为什么7号男生跳的比平均数少,成绩还排在第三名?你认为用平均数代表这组男生跳绳的整体水平合适吗?
4、指出:为了更好地表现这组数据的整体特征,我们需要认识一种新的统计量---中位数。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组数据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学生按要求排一排。
5、引导:这组数据一共有几个?处于正中间的是哪一位数据?“102”的前面有几个数据?后面呢?
指出:先把这组数据从大到小排列,然后找到正中间地数,正中间的一个数是102,102是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
6、进一步指出: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统计量。他们都可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
7、提问:把7号男生的成绩与中位数比较,你觉得他的成绩怎么样?
8、启发:现在你认为是用中位数表示这组数据的整体特征合适,还说用平时的平均数表示合适呢?说说你的理由。
9、学生交流后小结:因为这组数据中只有两个数高于平均数,而有7个数据的水平低于平均数,平均数明显偏离这组数据的中心位子,所以平均数不能代表大多数数据的水平,因而是不合适的。
追问:你知道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什么会比中位数高的多吗?
仔细观察一下,9个数据中,哪些数据显得特别?
10、小结:平均数之所以远远高于中位数,是因为9个数据中有两个数远远大于其他数。
(学习目标1、2、3、4)
(三)教学列4。
(1)出示四年级一班10个女生1分钟跳绳成绩记录单。
提出要求:你会求这组数据中位数吗?试一试
提问:这组数据一共有多少个?处于中间位子的有几个数据?正中间有两个数时,中位数怎样求?
学生讨论后,指出:正中间有两个数,中位数就是两个数的平均数。
要求学生继续算出这组数的中位数。
(2)组织讨论:同中位数比,10号女生的成绩怎么样?其他女生呢?
小结:10号女生的成绩略低于中位数,所以说10号女生的成绩在小组中居中等略偏下地位置。而她的成绩略高于平均数,原因是7号女生只跳了33下,远远低于其他同学,因此用平均数代表这组女生1分钟跳绳的水平不太合适。
(学习目标1、2、4)
(四)、练习巩固
1.“练一练”
(1)学生独自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讨论:用哪个数据代表这9位同学的家庭的住房情况比较合适?
学生讨论
小结:因为低于平均数的只有两个数据,而高于平均数的却有7个数据,所以平均数不能代表大多数数据的水平,也就不能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3)思考:为什么这9个家庭住房面积的平均数比中位数低得多?
学生讨论
小结:因为这组数据中有两个数远远小于其他的数,所以造成平均数比中位数低得多。
(学习目标1、2、4)
2、练习十六第2题
让学生分别求出表中八架飞机时间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讨论:用哪个数据代表这那架飞机的飞行时间比较合适?
明确:平均数是22秒,低于平均数的数据有3个,而高于平均数的数据有5个,所以用平均数代表这八架飞机的飞行时间不太合适,而用中位数代表这八架飞机的飞行时间比较合适。(学习目标1、2、4)
3、完成第3小题。学生完成后组织讨论。(学习目标1、2)
4、练习十六第3题。
让学生分别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组织学生讨论第2小题。
明确:因为这组数据中,低于平均数的有7个数据,所以平均数不能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而中位数两侧的数据大小也不够均衡,所以用众数表示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比较合适。(学习目标1、2、4)
(五)总结反思
这节课你又认识了什么统计量?你认为中位数和平均数在表示一组数据整体特征方面有什么不同?
四、作业设计:
1、对于数据组2、4、4、5、3、9、4、5、1、8,其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分别是( )。(学习目标1、2、4)
2、八年级一班46个同学中,13岁的有5人,14岁的20人,15岁的有15人,16岁 的有6人。八年级一班学生年龄的平均分,中位数,众数分别是( )。(学习目标1、2、4)
3、有7个数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平均数是38,如果这组数的前4个数的平均数是33,后4个数的平均数是42,这7个数的中位数是( )。(学习目标1、2)
4、某市举行一次少年滑冰比赛,各年龄组的参赛人数如下表所示:
年龄组 13岁 14岁 15岁 16岁
参赛人数 5 19 12 14
1)求全体参赛选手年龄的众数、中位数;
2)小明说,他所在年龄组的参赛人数占全体参赛人数的28%。你认为小明是哪个年龄组的选手?请说明理由。(学习目标1、2、4)
5、某公司10名销售员,2004年完成的销售额情况如下表:
销售额/万元 3 4 5 6 7 8 9
销售员人数 1 3 2 1 1 1 1
(1)求销售额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2)2005年公司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年销售额,准备采取超额有奖的措施,请根据(1)的结果,通过比较,合理确定2005年每个销售员统一的销售额标准。(学习目标1、2、3、4)
6、在一次科技知识竞赛中,两名学生成绩统计如下表:
50 60 70 80 90 100
甲组 2 5 10 13 14 6
乙组 4 4 16 2 12 12
已知算得两组的人平均分都是80分,请根据你学过的统计知识,进一步判断这两组在这次竞赛中成绩哪一组好些,哪一组差些,请说明理由。(学习目标1、2、3、4)
7、某中学要召开运动会,决定从九年级的150名女生中选30人,组成一个彩旗方队。现在抽测了10名女生的身高,结果如下(单位:厘米):166,154,151,167,162,158,158,160,162,162。
(1)依据样本数据估计该九年级全体女生的平均身高约是多少?
(2)这10名女生的身高的中位数、众数各是多少?
(3)请你依据样本数据,设计一个挑选参加方队的女生的方案。(学习目标1、2、3、4)
8、下表是某班20名学生的第一次数学成绩的成绩统计表:
成绩/分 50 60 70 80 90
人数 1 4 x y 2
(1)若成绩的平均数为73分,求x和y的值。
(2)设此班20名学生成绩的众数为a,中位数为b,求a-b的值
(学习目标1、2、3、4)
五、资源提供
见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