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射线、直线和角
二、教材简析
(一)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16——17页例题和“想想做做”的习题。
(二)教学地位:在学生学习了线段的知识,掌握了线段的特点的基础上学习射线、直线。射线又是学习角的基础,直线又是平行线等的基础。
(三)例题分析:
这节课是在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线段的特征,直观认识了直线、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角是由一点引出和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或者是一条射线是学习角的基础。第一道例题呈现了城市探照灯射出的光线,说明这些光线都可以看作线段的一端和两端无限延长,认识射线和直线,并区别它们与线段的不同点。然后通过画一画,了解两点确定一点直线,并介绍了这一结论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课的重点要放在直线和射线的教学上,难点是让学生弄清三线之间的联系;关于角则着重在射线的基础上揭示角的含义。及时组织学生射线、直线和线段的比较。射线、直线、线段是三种不同的几何图形,也是不同的概念。以线段为参照认识射线和直线以后,及时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三种图形的本质特征。
(四)教学重点:
认识射线、直线,知道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用射线的概念说明角的概念。
难点:理解无限延长的含义。
(五)教学重难点突破措施:
让学生上黑板画直线、射线时,老师提出“没听到指令不许停笔”的要求,让学生一直在老师的指令中画下去——画出黑板,画出教室,深刻感受它们的无限长。也可用视频演示观察实物,如两个手电筒尾部相对,两头光线无限延长形成直线,直线即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线段则是有始有终,就好像铅笔、铁丝等物体。在黑板或纸上作图时,特别要注意线段两端的端点、射线的一个端点要画明显。
三、学习目标
⒈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⒉ 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⒊ 理解射线和角的关系。
⒋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5、学生在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能积极与同学交流学习的心得,积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经验。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和直线。(完成目标1、2)
⒈出示一条线段。
提问:线段应该怎样画?要注意什么?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征?
⒉认识射线。
出示电筒光线照到墙壁上的画面,指出:这一束光线可以看成线段。
出示光线射向天空图,指出:射向天空的光线可以看成射线。
说明:将线段的一端一直画下去,一直画下去,画出教室,画出学校,永不停止,没有尽头,就可以得到一条射线。
将线段的一端一直画下去,没有尽头,就叫做无限延长。将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提问:怎样画射线?学生画一条射线。
射线有什么特点?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射线。
⒊认识直线。
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提问:怎样画一条直线?学生试画。
提问:直线有什么特点?
⒋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的关系。
谁来说一说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⒌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学生判断,说明理由。
⒍出示一个点,让学生分别画一条过这点的直线、射线。说明: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出示两个点,让学生分别画过这两点的直线。说明:过两点只可以画出一条直线。
⒎完成想一想。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第17页“想一想”插图,再组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二、认识角(完成目标2、3)
⒈导入:(出示角的图形)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名称是什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⒉认识角及其名称。
⑴演示,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先点一点,然后从这一点出发,引出两条射线,得到一个角。
想一想:角是怎样组成的图形?
⑵从角的组成过程看,画角时应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教师示范画角。
⑶学生练习画角。(画出不同方向的角)
⑷介绍角各部分名称。
⑸提问:角的两边可以延长吗?能画多长?为什么?角的大小改变了吗?
⑹为了方便书写,通常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角,教师说明角的符号的写法。
学生写五个,并举例写成“∠1”,读作“角一”。
三、巩固深化(完成目标2、3、4、5)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数一数图上有几个角。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1、想做做第1、2、3题。 (完成目标2、3)
2、补充习题第21页(完成目标3)
3、埴空:(完成目标2、3)
(1)经过一题可以画( )条直线,经过两点可以画( )条直线。
(2)从一点引出的两条( )所组成的图形叫角。
(3)直线有( )个端点,射线有( )个端点,线段有( )个端点。
六、资源提供
四年级配套教学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