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基础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科学文化素养,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明白决定读书成效的是读书的方法、态度与习惯。这一切都必须从低年级抓起,使学生在语文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下面就如何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尝试谈几点体会:
一、随语文课学习进程,选择一套与课文配套的自读课本,并作阅读指导,可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具体方法是:
1、作为课文学习后的作业。如:学完《小猴子下山》后,教师就把相应的课外读物发给学生回家阅读,第二天在课堂上进行创造性复述练习时,要求学生把课外阅读内容补充到复述中去。
2、作为课内某种能力训练的作业。如《青蛙和小鸟》一课,课内开始朗读训练。与之相应,以课外读物作为朗读能力的检查性作业。
3、作为课内知识的补充。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学后的练习,要求学生仿照第一段叙述的形式,写一段小壁虎向ΧΧ借尾巴的习作。学生在写作中,涉及课文中提到的动物以外的有猴子、松鼠、孔雀、啄木鸟等等。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一棵大树下,抬头看见一只小松鼠qi o着尾巴在树上跳来跳去,玩得很高兴。小壁虎说:‘松鼠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好吗?’小松鼠说:‘不行啊,晚上,我睡觉时要用尾巴作被子呢!小壁虎告别了小松鼠,又向前爬去……”显然,学生这些课外的知识是来自《尾巴的功能》一书。这种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的做法,不仅扩大了信息量,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指导学生做填充式的读书卡,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边记的良好习惯,在阅读课上我们要求儿童每读一篇课文都要弄明白这个故事(事情)是怎样从头到尾的,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为了培养他们按顺序看懂文章的能力,我印发了填充式读书卡,帮助他们理清课文的顺序。例如教《小猴子下山》一课,我印发的“读书卡”中有一道是这样的:
小猴子下山,先走到 去 。
后来又走到 去 。
最后在往回走的路上去 。
结果 。
教学时,教师先让儿童一边反复读课文,一边填写“读书卡”,然后全班讨论订正。经归纳填写“读书卡”的方法和步骤是:第一步,自学,认真看书,边看边思考,把书的内容看懂。第二步,填写“读书卡”,填不出可以再看书。第三步,填好后,朗读一遍。这个过程也是综合——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课内学的这种读书方法,要求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运用、巩固。教师根据课外读物内容设计好“读书卡”,连同读物发给每个学生,要求读完这本书后填写读书卡,有时作为语文弹性作业布置。学生对这类作业比抄书写字更有兴趣。一年级下学期,老师发给学生阅读的书将近20本。其中10本都做了“读书卡”,学生都能按照要求填写,大部分学生已做到阅读后就能填写。这说明他们对读物基本上能理解,并具有初步概括能力。良好的习惯也在形成中。
三、有针对性地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图文结合是低年级课外读物的显著特征。但是在安排内容方面一年级和二年级要有所不同。一年级要选择以图为主的读物,二年级要选择图文并茂的读物。当学生掌握一定数量汉字之后,阅读也从看图到读字。如何指导学生阅读这类书籍呢?以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木偶奇遇记》为例:这本书的图画色彩非常鲜艳,画面活泼有趣,文字也流畅。其做法是先让学生各自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概括出低年级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一般方法:一、看封面,书名,作者、出版单位,从中了解书里讲哪方面的内容。二、读文字看图画,图画能帮助理解文字的意思,使文字叙述更加形象具体;文字能叙述图画无法表达的内容,因此两者都要看。三、看完后,讲讲故事内容或填写填充式读书卡。最后让同学们根据这种方法读《木偶奇遇记》,边读边指导,全班学生都能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指导学生读懂课外读物。因为低年级学生对童话、寓言等体裁的文章往往停留在了解故事的具体情节上,而不能理解其中的含意。所以,我们要教学生透过字面去了解读物的含意;并在填充式读书卡上加一个题目: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 道理。这本书使我懂得 知识。 如:在学生读了《猪八戒苦寻灵芝草》一书后,要求孩子们对猪八戒这个人物进行评价,启发学生用其他书上猪八戒的有关故事作补充例证。孩子们讨论得很热烈。大家讨厌他贪玩、懒惰、不讲礼貌;但也认为他心地善良,做了错事能改。最后,教师再作必要的小结,使学生懂得阅读课外读物要对书中的人物作出评价,分清是非。
总之,我们要随时了解儿童在阅读过程的每一阶段所遇到的障碍,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阅读的水平,保持阅读的热情,巩固阅读的成果,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