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安排的。与简单的统计图表相比,复式统计图表的信息量大,结构复杂。通过复式统计图表的教学,学生收集信息、表达数据和应用统计数据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能够看懂和利用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里的数据;能够填写复式统计表,在统计图上画不同标记的直条表示两组数量;体会复式统计图表的特点。
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复式统计表,后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教学条形统计图时经常联系统计表。本单元的最后是实践活动《了解周围的家庭》。教材编写上有以下显著特点。
第一,教学素材有意义。选择反映我国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提高的数据,如1999年我国耕地的分布情况,2004年城乡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增加数量,江南某市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情况等真实的数据,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在教学统计知识的同时,给学生教育和鼓舞。
第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数据。教材前后9次安排学生在班级里、学校内、自己家庭周围收集有关学生人数、喜爱的电视节目、家庭电话数量、体育成绩的数据,在整理以后,用统计图表呈现出来。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另一方面凸现统计数据源于实际,必须真实可靠。这是十分重要的统计态度。
1. 让学生把四张单式统计表里的数据汇集在一张统计表里,认识复式统计表的构造,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
例1教学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的构造比较复杂,像例题这张统计表的栏目有组别、性别和人数。表里的每一个数据都有“什么小组”“男生还是女生”“多少人”三方面的内容。复式统计表的知识,讲给学生听还是让他们自己体会?教材选择了后者。例题的教学分三段进行。第一段根据四幅图里的信息和数据分别填写四张单式统计表,学生完全有能力,会比较轻松地完成这一段的学习活动。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填表时感受组别、性别、数量的内在联系,把单式统计表作为教学复式统计表的平台。第二段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要求:把4个小组的人数合并填在一张统计表里。让学生在填表时体会,表里的每一格都有相应的组别、性别;每个数据填入表格,都要根据它的组别、性别,找到相应的位置。这一段是例题的教学重点,应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组织交流。交流的内容包括:第一,怎样找到各个数据在统计表里的位置?如航模小组有男生8人,“8”应该填在哪一格,怎么知道的?第二,表里的“总计”指什么,它与“合计”有什么区别?“总计”与“合计”交叉的那一格里是什么数?第三段说说从统计表里知道些什么,要着重说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它容纳的数据信息比单式统计表多得多,全面地反映了青云小学五年级4个兴趣小组的活动人数,便于组与组之间的比较。
2. 让学生独立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图中的信息,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例2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分两段进行,先让学生读图,交流从图中看到的信息。再把数据填入统计表,并进行数据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都用直条表达数据。在单式条形统计图里只表达一组数据,只用一组长短不同的直条表示一组大小不等的数据。在复式条形统计图里同时表达两组数据,需要两组直条分别表示。为了在图上清楚地区分两组数据,要给两组直条做不同的记号。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教材认为,通过看图学生能够理解。交流在统计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时,可以让学生说说一组浅色直条表示了什么,深色直条表示了什么,怎么知道的。把统计图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再次仔细读图,有序地从图中提取信息;二是巩固复式统计表的知识和填表的方法。统计表下面的四个问题,看着条形统计图回答比较方便,从而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上既能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也能对一组数据进行研究,复式条形统计图形象直观地显示了数据间的大小关系。“练一练”对上海、海口两城市2004年国庆期间空气质量进行分析,可以参考例题的这几个问题进行。
3. 让学生开展小型实践活动,用数学的方法研究科学学科里的知识,反映城乡人民生活、生产情况。
许多植物,在阳光下生长速度快;经常得不到阳光,生长速度就慢。第116页第5题研究这种现象,定期测量在两种不同环境下生长的两盆蒜叶的长度,从而得出结论。这道题通过数据反映两盆蒜的生长情况和差异,结论的得出有数据的支持,体现了数学有定量刻画客观事物特征的功能。
《了解周围的家庭》为城、乡学生各设计了一项调查内容。城镇居民一般都要支出电、水、电话、燃气等费用,农村家庭一般都种植农作物。城镇学生进行前一内容的实践活动,只要选择10户家庭逐一调查获得数据。如果部分家庭没有某项支出,可以在统计表的相应格子里写“0”。农村学生进行后一项内容的调查统计,考虑到部分地区的农民仍以“亩”“分”为土地单位,教材在“你知道吗”里告诉学生1亩大约667平方米,只要把亩为单位的数“乘667”,就换算成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如有需要,在换算上可以多给学生一些帮助。另外,如果农民以“斤”为产量单位,也要告诉学生2斤是1千克,可以通过“除以2”把以斤为单位的产量换算成以千克为单位的产量
。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5—106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2题。
三、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复式统计表。考虑到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表内数据的填写和分析,都要比单式统计表复杂,教材给学生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只要求学生把数据填写在统计表中,而不要求学生自己制作复式统计表。例题结合学生的生活,要求把四张单式统计表合成一张统计表,使学生认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关系,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在填表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表进行分析。“练一练”和练习二十第1、2题都提供了数据,安排学生填表、计算,并对统计表进行分析,其中练习二十第1题还安排须生调查收集数据填写统计表,经历统计过程。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复式统计表的表头,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例题图。
谈话:校长想请我们帮他统计一下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你能把这四个统计表填写完整吗?
学生各自填写统计表,一人板演,教师巡视。
集体交流,校对填写数据。
2、谈话:校长看了我们的这四个表,觉得不满意,说不能体现兴趣小组的总人数,他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张统计表(出示复式统计表),你能填吗?
学生各自填写统计表,一人板演,教师巡视。
二、认识复式统计表
1、提问:谁来说说在填表过程中,你先填的什么?再填的什么?最后填的什么?
(1)先填各项目数据。提问:是表中的哪部分?
(2)再填各项目合计。提问:合计是怎么求的?
(3)最后填统计表的总计。
提问:(指着男生总计格)这求的是什么?怎么求的?
(指着女生总计格)这求的是什么?怎么求的?
(指着总计数格)这求的又是什么呢?怎么求的?
学生回答后提问: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追问:你求出的总人数是多少?有不同的答案吗?
情况一:有不同答案。提问:哪个得数正确呢?有办法检验吗?怎么检验?
情况二:答案相同。提问:这个答案一定对吗?可以怎样来进行检验呢?
说明:求总计数有两种计算方法,当我们用其中的一种方法求出总计数时,可以用另一种方法来进行检验。
学生用另一种方法进行检验计算。
2、提问:校长提供的这张表与我们前面的四张统计表有什么不同呢?
(1)前面的四张表分别表示一个小组的人数,而这张表把它们合并到了一起。(板书:数据合并在一张表中)
(2)表中多了一个“总计”栏。(板书:总计)
(3)表头不同了。(板书:表头)
提问:表头分成了几部分?
说明:表头分成了三部分。对着横栏的部分表示横栏类别,横栏中是男女生,在这部分写上“性别”;对着竖栏的部分表示竖栏类别,竖栏中是各小组名称,在这部分写上“组别”;中间的尖头部分对着表中数据,表中是各小组的人数,在这部分写上“人数”。
3、提问:从哪张表中,你能很快地知道4小组男生的总人数、女生的总人数及4个小组的总人数?为什么?
说明:可以完整地反映4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提问:从哪张表中,你能很快地得出哪个组的男生最多?哪个组的女生最少?为什么?
说明:便于对应项目的数据比较。
4、引导:如果把这四张分别只能反映一个小组情况的统计表称之为“单式统计表”,那么这张把它们复合到一起的统计表就可以称之为“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说明:复式统计表由“表头”、“横栏”、“竖栏”和“表中数据”四部分构成。它不仅反映的信息多,能体现整体情况,而且便于我们对数据进行比较。
追问: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张统计表,都填写完整了吗?(日期没写)写什么时候的日期呢?(填表当日的日期)
强调:在填写完统计表后,一定要记得写上日期,也可以在填表之前先把日期写上。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出示题目,提问:你会填这张表吗?
填表时,你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学生独立填写统计表,请一位同学板演。
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提问:“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怎样来检验呢?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能了解些什么?
提问:你知道今年第30届奥运会在哪举办的吗?我国获得了多少枚金牌?第29届奥运会在哪举办的?我国的金牌数是多少?为什么能获得这么多?
2、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
(1)学生各自读题填表。
(2)观察这张统计表,它与前面的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因为长、宽无法与面积合计,对不同机场的长宽面积总计也无意义)
3、完成练习二十第1题。
(1)学生读题,各自填表、计算,同桌相互检查。
(2)指名报“合计数”和“总计”数共同校对。
(3)指名回答书中两个问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统计表?你知道复式统计表有哪些特点?通过学习你还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老师这儿还有4张复式统计表(出示练习二十第1题中的(3)、第3、4、5题),请同学们小组分工合作,调查完成统计表。
五、作业设计:
练习册 和补充习题。
练习册 和补充习题。
六、资源提供:配套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