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千克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第29~32页,千克的认识
(二)地位:以一年级比一比谁轻谁重为起点,为吨的认识奠定基础。
(三)教材分析: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有多重”这样的事情,并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在一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比一比”中也比过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教材把这些作为教学的起点。第29页照片中有两袋形状和大小都差不多的食品,问学生“哪一袋重一些?”这个问题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教材紧接着用秤称的方法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磅秤、台秤、弹簧秤、电子秤以及天平等,让学生知道这些都是称物体有多重的工具。用秤称物体有多重,还需要计量单位。教材通过“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这句话激起学生学习“千克”的愿望,把学习注意力集中到“千克”上来。第30页的底注介绍了千克可以用“kg”表示,在生活中和教材的练习里经常使用这个符号。“千克又叫公斤”只是一般的介绍,练习中不使用。
(四)教学重、难点:感受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的概念。难点: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五)教学突破:通过掂1千克的实物,感受1千克有多重。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四、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二)、学习新课
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学习目标2)
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
3、动手试一试
(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试一试(学习目标1)
4、估一估
(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学习目标3)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2、想想做做2
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
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4、想想做做4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阅读,提问:这道题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加“大约”?你能说出这两种水果的重量吗?
5、想想做做5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习目标1、3)
6、“你知道吗?”
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总结延伸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六、作业设计:
1、下面哪种物品可能重1千克?请画勾表示。
1个菠萝 1个苹果 1块香皂
( ) ( ) ( )
2、李强的体重大约是( )千克。
3、下面哪种小动物的体重大约是10千克?在括号里画勾。
小狗 小鸡 小兔
( ) ( ) ( )
4、叔叔的邮递小货车每次可以装500千克货物,如果平均每个包裹重5千克,一次可以装载多少个包裹?
5、一袋大米100千克,买5袋大米共多少千克?买8袋呢?
七、资源提供:
教学光盘
|
第1课时 《千克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第29~32页,千克的认识
(二)地位:以一年级比一比谁轻谁重为起点,为吨的认识奠定基础。
(三)教材分析: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有多重”这样的事情,并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在一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比一比”中也比过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教材把这些作为教学的起点。第29页照片中有两袋形状和大小都差不多的食品,问学生“哪一袋重一些?”这个问题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教材紧接着用秤称的方法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磅秤、台秤、弹簧秤、电子秤以及天平等,让学生知道这些都是称物体有多重的工具。用秤称物体有多重,还需要计量单位。教材通过“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这句话激起学生学习“千克”的愿望,把学习注意力集中到“千克”上来。第30页的底注介绍了千克可以用“kg”表示,在生活中和教材的练习里经常使用这个符号。“千克又叫公斤”只是一般的介绍,练习中不使用。
(四)教学重、难点:感受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的概念。难点: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五)教学突破:通过掂1千克的实物,感受1千克有多重。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四、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二)、学习新课
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学习目标2)
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
3、动手试一试
(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试一试(学习目标1)
4、估一估
(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学习目标3)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2、想想做做2
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
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4、想想做做4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阅读,提问:这道题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加“大约”?你能说出这两种水果的重量吗?
5、想想做做5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习目标1、3)
6、“你知道吗?”
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总结延伸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六、作业设计:
1、下面哪种物品可能重1千克?请画勾表示。
1个菠萝 1个苹果 1块香皂
( ) ( ) ( )
2、李强的体重大约是( )千克。
3、下面哪种小动物的体重大约是10千克?在括号里画勾。
小狗 小鸡 小兔
( ) ( ) ( )
4、叔叔的邮递小货车每次可以装500千克货物,如果平均每个包裹重5千克,一次可以装载多少个包裹?
5、一袋大米100千克,买5袋大米共多少千克?买8袋呢?
七、资源提供:
教学光盘
|
第1课时 《千克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第29~32页,千克的认识
(二)地位:以一年级比一比谁轻谁重为起点,为吨的认识奠定基础。
(三)教材分析: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有多重”这样的事情,并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在一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比一比”中也比过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教材把这些作为教学的起点。第29页照片中有两袋形状和大小都差不多的食品,问学生“哪一袋重一些?”这个问题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教材紧接着用秤称的方法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磅秤、台秤、弹簧秤、电子秤以及天平等,让学生知道这些都是称物体有多重的工具。用秤称物体有多重,还需要计量单位。教材通过“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这句话激起学生学习“千克”的愿望,把学习注意力集中到“千克”上来。第30页的底注介绍了千克可以用“kg”表示,在生活中和教材的练习里经常使用这个符号。“千克又叫公斤”只是一般的介绍,练习中不使用。
(四)教学重、难点:感受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的概念。难点: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五)教学突破:通过掂1千克的实物,感受1千克有多重。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四、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二)、学习新课
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学习目标2)
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
3、动手试一试
(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试一试(学习目标1)
4、估一估
(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学习目标3)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2、想想做做2
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
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4、想想做做4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阅读,提问:这道题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加“大约”?你能说出这两种水果的重量吗?
5、想想做做5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习目标1、3)
6、“你知道吗?”
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总结延伸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六、作业设计:
1、下面哪种物品可能重1千克?请画勾表示。
1个菠萝 1个苹果 1块香皂
( ) ( ) ( )
2、李强的体重大约是( )千克。
3、下面哪种小动物的体重大约是10千克?在括号里画勾。
小狗 小鸡 小兔
( ) ( ) ( )
4、叔叔的邮递小货车每次可以装500千克货物,如果平均每个包裹重5千克,一次可以装载多少个包裹?
5、一袋大米100千克,买5袋大米共多少千克?买8袋呢?
七、资源提供:
教学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