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课教案
一、时间 2013、4 班级二(1)学科综合实践教者蒋锡凤
二、教学内容:垃圾分类可行性调查
三、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环保意识。
2.通过讨论生活垃圾的危害问题,引出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模拟采访表演,对垃圾分类加深理解,并认识到宣传这一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通过了解废物利用的好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1.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学会垃圾分类方法。
2.认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五、教学设想:从学科教学、各类活动和生活中生成的,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创造力。整个过程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做好指导,追求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体验以及对资料信息的整理与综合,而不是单纯追求研究成果的价值。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增进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学生创新性学习品质的达成
|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1.看校园美景,谈个人感受。
伴随着熟悉的音乐,我们一起走进洪泽外国语实验学校!
(校园美丽图片连播,师生共看)。
师:说得非常好!想不想继续看?
(生看扔垃圾录象)
二、说一说,分一分
1.生活中会产生哪些垃圾
2.说说对这些垃圾的认识。
小结:我们把能够利用的垃圾称为可回收垃圾,把不能够利用的垃圾称为不可回收垃圾,在不可回收垃圾中还有一些垃圾是比较特殊的(废电池、过期药品、杀虫剂罐子),我们把它们单独分成一类,称为“有害垃圾”。
三、垃圾的种类(以下内容由录音播放)
1、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等。
2、不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瓜果皮、蔬菜皮、剩饭、变质食品等。
3、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油漆桶、过期药品等。
四、垃圾的处理方法
(一)可回收垃圾的处理
(二)不可回收垃圾的处理
1.填埋法
2.焚烧法
五、调查社会中的垃圾处理方式
学生对这种调查类型的设计,接触比较少,教师要对学生的设计作具体指导。
六、谈谈收获、总结全课
师:通过今天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吗,谁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
2.行为对比,引发思考。
生谈此时的感受。
学生说说在生活中还会产生哪些垃圾。
学生在说有哪些垃圾时,可能会片面的从家庭里说。想想在学习中、建筑上等还会产生什么样的垃圾。
指名答。
3.学生动手分垃圾。
从学生对垃圾认识的回答中,小结出有些垃圾还是有用的,只是被放错地方的原料。根据这个标准,让学生动手把垃圾分分类。
指名1人板演(用课件演示),其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用垃圾道具分类),(垃圾:废电池、易拉罐、废报纸、瓜果皮、变质食品、玻璃碎片、过期药品、饭、铁剩丝、杀虫剂罐子)
通过讨论学生板演的结果,师生合作完成垃圾种类的划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算一算每天的花费是多大?生计算。
如果我们用这些钱帮助贫困学生来交学费,一个学生一年的学费以300元计算,请你算一算,这些钱可以帮助多少个贫困学生?生计算。
通过计算“可以帮助多少个贫困学生”,让学生了解2400000元的大小。
讨论:花费的钱2400000元,是一天一个北京市浪费的钱,而且采用填埋法处理垃圾还会占用很多的土地,引出人们要寻求更好的处理垃圾方法。
:
学生谈谈收获
|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增进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积极的生活态度,
发展学生自由探索、想象、选择和创造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环保意识。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学生创新性学习品质的达成
|
|
|
|
|
|
板书设计
|
垃圾分类可行性调查
|
七、教后随感:
有的学生没真正的投入到活动中,有的学生搜集的资料较少,还有的学生没有保存好一手资料,造成资料的丢失。有个别小组活动时不积极等等。在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由于考虑学生的安全因素,我们在外出活动时间上难以得到保证。走出校园实地调查,走入社会进行活动的还较少,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