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课教案
一、时间 2013、5 班级 二(1)学科综合实践教者蒋锡凤
二、教学内容: 使用一次性筷子好还是不好
三、教学目标:1.通过辩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培养初步的辩证思维能力与辩论能力。
3.使学生认识环保对人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环保对人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活的意识
五、教学设想:课前与学生一起收集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论据。准备一次性卫生筷子(杯子等)若干个。有关人们使用一次性卫生筷子(杯子等)用品。课后延伸活动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更多的一次性用品,并找出它们好和不好的地方,以便进行第二次辩论。
在绘画活动中让学生把自己设计的又好又实用的用品画出来并涂色。
环境中渗透大墙布置“变废为宝”。生活中渗透 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尽量不使用“白色”(塑料)物品。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学生创新性学习品质的达成
|
(一)通过看录像,激发学生进行辩论的兴趣。
2.提问题:使用一次性卫生筷子是好还是不好?并要求说出理由。 (二)通过讨论确定自己的意见并把小朋友分成正反两组。
(三)学生激烈辩论,教师做裁判,以证据充足的一方为胜。
1.可先请正方说一说好在哪里,对于证据不充足的教师可以不记分,哪一组列出一条充足的证据就给哪一组加一分直到说完为止。
2.如辩论过程中有学生偏题,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的辩论方向,将话题集中到“好与不好”这个主题上。
3.对于辩论过程中出现的冷场现象,教师应及时给予提示引导,以加强辩论的气氛。
4.在规定时间内还没完成的,教师应引导并做简单小结,在黑板上打好每组的总分。
5.如果辩论还不充分或时间不够,可暂不做总结,下次可接着辩论。
(四)总结评价,激起学生辩论的兴趣和自己设计环保产品的愿望。
教师对这项辩论给予肯定,表扬辩论出色的学生,做总结性的评论,结论是:一次性筷子或杯子等,既有使用方便的地方,又有不足之处。凡事都具有两面性。现在请我们小朋友来想一想,怎样设计出既实用又经济而且不污染环境的用品来呢?
教师给予肯定指正。
五、环境中渗透 大墙布置“变废为宝”。
六、生活中渗透 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尽量不使用“白色”(塑料)物品。
|
学生自由回答。
2.正方学生和反方学生进行小组辩论,并找出所有的证据取胜对方。
学生自由结伴讨论,并把结果讲给老师听。如用可循环使用的材料来制作用品等等
(五)延伸活动:
1.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更多的一次性用品,并找出它们好和不好的地方,以便进行第二次辩论。
2.在绘画活动中让学生把自己设计的又好又实用的用品画出来并涂色。
|
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进行社会调查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学生根据课前调查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
学生能独立思考,踊跃发言,在交流中都能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以及互相合作的学习品质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学生创新性学习品质的达成
|
|
|
|
|
|
板书设计
|
使用一次性筷子好还是不好
|
七、教后随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既关注学生现实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又兼顾学生长远发展。它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让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去学习科学知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并在活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