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简析 内容:3 的倍数的特征 地位:第76页例题充分研究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需要,作了五步安排:第一步在百数表里3的倍数上画“○”,这项活动让学生看到3的倍数与2的倍数、5的倍数不同,分散在表的各行各列里。由此产生猜想,3的倍数的特点可能与2、5的倍数不同。第二步提出“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吗”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在百数表上看到画“○”的数的个位上并不都是3、6或9,还有其他数。许多个位上是3、6、9的数上没有画“○”,它们都不是3的倍数。学生还可以任意写出一些个位上是3、6、9的数,逐一检验是否是3的倍数。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3的倍数的特点不表现在它的个位上。第三步为学生指点新的探索方向。把3的倍数用计数器的算珠表示,看看用几颗珠。先找较小些的两位数,再找更大的数。通过计算表示各个数所用算珠的颗数,初步发现算珠的颗数总是3、6、9、12等,这几个数都是3的倍数。这一步对发现3的倍数的特点关系很大,学生也乐意进行,要适当多安排一点时间。第四步把算珠的颗数转化成各位上数的和,发现3的倍数的特点,这一步是教学难点。要引导学生从“数的某一位上是几,计数器的那一位上就拨几颗珠”这一事实理解计数器上算珠的总颗数就是这个数各位上数的和。从算珠的颗数是3的倍数推理出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第五步是“试一试”,通过不是3的倍数的数,各位上数的和不是3的倍数的研究,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上面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 教学重难点: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突破重难点措施:结合百数表教学,在百数表中用不同的符号圈出3的倍数。 二、学习目标: 1、学生经历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学生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3、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4、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数的一些特征的方法,培养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5、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提问: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二、教学新课 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1.先让学生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举例说明。 2.根据学生猜测的结果,讨论: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吗? 3.当学生得出3的倍数与个位上的数没有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里用计数器拨几个3的倍数,看每次用了几颗算珠? 如:84、51、27、90、123、2856、3075,它们用的算珠颗数分别是:8+4—12;5+1—6;2+7—9;9+0—9;1+2+3—6;2+8+5+6—21;3+O+7+5—15。 4.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用的算珠的颗数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每个数所用算珠的颗数都是3的倍数。 5.提问:这些数所用算珠的颗数跟什么有关系?小组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小结:一个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6.进一步验证。 (1)同桌之间互相报数,验证刚才的结论是否正确。 (2)用1、2、6可以写成126,还可以组成哪些三位数?这些三位数是3的倍数吗? 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3的倍数,跟数字的位置没有关系,只跟各位数上的数的和有关系。 7.试一试: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吗? 在小组里举例验证、讨论交流。 得出: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数的和不是3的倍数。 归纳总结: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完成学习目标1、2、3) (1)指名读题。 (2)先说给同桌听,再指名回答,共同评议。 (3)提问: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 (指名回答) 2.做“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学习目标4、5) (1)让学生各自在书上填写。 (2)指名报结果,共同校对。 (3)提问:有没有哪个自然数既不是奇数,又不是偶数? 谈话:这说明了自然数要么是奇数.要么是偶数,不可能不奇不偶,也不可能既奇又偶。 3.做“想想做做”第3题。(完成学习目标6) (1)默读题目。 谈话:每项要求至少要写出一个数,能多写些可以多写。 (2)学生独立写数。 (3)在小组里交流。谈话:每个人都要说出自己写的数,组长记录下来,一会儿看哪个组写出的数多。 (4)指名小组长汇报本组写出的数,其他组补充。 (5)谈话:每道题应该写出的数是否写全了呢?按怎样的顺序写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写出来呢,课后可以继续研究。 4.做“想想做做”第4题。(完成学习目标7、8) (1)默读题目。 谈话:运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再结合我们这学期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应该把符合要求的数都写出来,看谁能有条理地思考,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2)学生独立写数。 (3)指名报写出的数并说出是怎样想的,全班共同评议。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学习目标1、2、3、4、5) 五、资源提供 四年级配套光盘 |
一、教材简析 内容:2、5 的倍数的特征 地位:教材第二部分教学5、2的倍数的特点。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是不是2的倍数都是看这个数的个位上是几,方法是一致的。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要看它各位上数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特征与判断方法与5的倍数、2的倍数完全不同。所以这部分教材分两段编写,把5和2的倍数的特点合并在一道例题里教学。两段教材都是“寻找特点——利用特点判断”的教学线索,给学生很大的自主活动空间。例题分析:(1) 第74页例题先在百数表里5的倍数上画“△”、2的倍数上画“○”,于是表里出现两列画“△”的数和五列画“○”的数,其中一列数上画“△”也画“○”。这些符号有利于学生分别观察5的倍数和2的倍数,发现表现在个位上的特点。也便于发现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结合2的倍数,联系以前讲过的双数和单数,列举了哪些数是偶数、哪些数是奇数。这道例题安排的操作活动和提出的问题难度都不大,教学时要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建构自己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 突破重难点措施:结合百数表教学,在百数表中用不同的符号圈出2、5的倍数。 二、学习目标: 1、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2、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3、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数的一些特征的方法,培养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5、学生能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指名回答) 2.练习:从小到大写10个2的倍数,写6个5的倍数。(学生各自书写,指名汇报结果) 3.提问:65是5的倍数吗?78是5的倍数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4.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2和5的倍数的特征,学过之后像65是不是5的倍数,78是不是5的倍数等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二、教学新课 (一)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 (1)谈话:请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百数表,在这张百数表中,你能从小到大找出5的所有的倍数并像老师这样画上“△”吗? (教师示范在5、10上画“△”) 学生各自操作,同桌互相检查。 (2)提问:观察5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先说给同桌听。 指名回答,板书: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5或0。 (3)谈话:在百数表上找出2的所有的倍数,像老师这样画“o”。(教师示范在2、4上画“o”) 学生各自操作,同桌互相检查。 (4)提问:观察2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先说给同桌听。 指名回答,板书:2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2、4、6、8或O。 (5)谈话:我们发现了5的倍数、2的倍数的特征,反过来就可以用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是不是2的倍数(指着板书内容)个位是5或O的数就是一(5的倍数)个位不是5或O的数呢?(就不是5的倍数)现在你能很陕地判断65和78是不是5的倍数了吗?怎样判断?谁来说一下怎样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指名回答) (6)谈话:我说几个数你们看看是不是5的倍数,是不是2的倍数? 94 85 73 60 2.教学偶数和奇数。 (1)谈话:我们在一年级曾经认识过双数和单数,还记得吗? 谁能从小到大说出几个双数,再说出几个单数?(指名回答) 你们看看这些双数和单数与2有什么关系?(双数都是2的倍数,单数都不是2的倍数) (2)谈话:双数、单数是日常生活用语,数学上有特殊的名称。出示以下内容,让学生齐读: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这样看来,偶数、奇数与我们过去学过的双数、单数有什么关系? (3)谈话:下面我来试一试你们能不能分清偶数和奇数,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站起来,坐下。请学号是偶数的同学站起来,坐下。有没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的?有没有两次都没站的?这样说来,我们研究的数,也就是非零的自然数可以分成哪两类?这样分类是以什么为标准的?(以是不是2的倍数为标准)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完成学习目标1、2、3) (1)指名读题。 (2)先说给同桌听,再指名回答,共同评议。 (3)提问: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 (指名回答) 2.做“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学习目标4、5) (1)让学生各自在书上填写。 (2)指名报结果,共同校对。 (3)提问:有没有哪个自然数既不是奇数,又不是偶数? 谈话:这说明了自然数要么是奇数.要么是偶数,不可能不奇不偶,也不可能既奇又偶。 3.做“想想做做”第3题。(完成学习目标6) (1)默读题目。 谈话:每项要求至少要写出一个数,能多写些可以多写。 (2)学生独立写数。 (3)在小组里交流。谈话:每个人都要说出自己写的数,组长记录下来,一会儿看哪个组写出的数多。 (4)指名小组长汇报本组写出的数,其他组补充。 (5)谈话:每道题应该写出的数是否写全了呢?按怎样的顺序写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写出来呢,课后可以继续研究。 4.做“想想做做”第4题。(完成学习目标7、8) (1)默读题目。 谈话:运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再结合我们这学期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应该把符合要求的数都写出来,看谁能有条理地思考,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2)学生独立写数。 (3)指名报写出的数并说出是怎样想的,全班共同评议。 5.做“想想做做”第5题。(完成学习目标9) (1)学生自己读题,并把4的倍数涂上颜色。 (2)提问:4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吗?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学习目标1、2、3、4、5) 五、资源提供 四年级配套光盘 |
一、教材简析
内容:2、5 的倍数的特征
地位:教材第二部分教学5、2的倍数的特点。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是不是2的倍数都是看这个数的个位上是几,方法是一致的。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要看它各位上数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特征与判断方法与5的倍数、2的倍数完全不同。所以这部分教材分两段编写,把5和2的倍数的特点合并在一道例题里教学。两段教材都是“寻找特点——利用特点判断”的教学线索,给学生很大的自主活动空间。例题分析:(1) 第74页例题先在百数表里5的倍数上画“△”、2的倍数上画“○”,于是表里出现两列画“△”的数和五列画“○”的数,其中一列数上画“△”也画“○”。这些符号有利于学生分别观察5的倍数和2的倍数,发现表现在个位上的特点。也便于发现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结合2的倍数,联系以前讲过的双数和单数,列举了哪些数是偶数、哪些数是奇数。这道例题安排的操作活动和提出的问题难度都不大,教学时要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建构自己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
突破重难点措施:结合百数表教学,在百数表中用不同的符号圈出2、5的倍数。
二、学习目标:
1、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2、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3、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数的一些特征的方法,培养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5、学生能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指名回答)
2.练习:从小到大写10个2的倍数,写6个5的倍数。(学生各自书写,指名汇报结果)
3.提问:65是5的倍数吗?78是5的倍数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4.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2和5的倍数的特征,学过之后像65是不是5的倍数,78是不是5的倍数等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二、教学新课
(一)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
(1)谈话:请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百数表,在这张百数表中,你能从小到大找出5的所有的倍数并像老师这样画上“△”吗?
(教师示范在5、10上画“△”)
学生各自操作,同桌互相检查。
(2)提问:观察5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先说给同桌听。
指名回答,板书: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5或0。
(3)谈话:在百数表上找出2的所有的倍数,像老师这样画“o”。(教师示范在2、4上画“o”)
学生各自操作,同桌互相检查。
(4)提问:观察2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先说给同桌听。
指名回答,板书:2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2、4、6、8或O。
(5)谈话:我们发现了5的倍数、2的倍数的特征,反过来就可以用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是不是2的倍数(指着板书内容)个位是5或O的数就是一(5的倍数)个位不是5或O的数呢?(就不是5的倍数)现在你能很陕地判断65和78是不是5的倍数了吗?怎样判断?谁来说一下怎样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指名回答)
(6)谈话:我说几个数你们看看是不是5的倍数,是不是2的倍数?
94 85 73 60
2.教学偶数和奇数。
(1)谈话:我们在一年级曾经认识过双数和单数,还记得吗?
谁能从小到大说出几个双数,再说出几个单数?(指名回答)
你们看看这些双数和单数与2有什么关系?(双数都是2的倍数,单数都不是2的倍数)
(2)谈话:双数、单数是日常生活用语,数学上有特殊的名称。出示以下内容,让学生齐读: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这样看来,偶数、奇数与我们过去学过的双数、单数有什么关系?
(3)谈话:下面我来试一试你们能不能分清偶数和奇数,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站起来,坐下。请学号是偶数的同学站起来,坐下。有没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的?有没有两次都没站的?这样说来,我们研究的数,也就是非零的自然数可以分成哪两类?这样分类是以什么为标准的?(以是不是2的倍数为标准)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完成学习目标1、2、3)
(1)指名读题。
(2)先说给同桌听,再指名回答,共同评议。
(3)提问: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
(指名回答)
2.做“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学习目标4、5)
(1)让学生各自在书上填写。
(2)指名报结果,共同校对。
(3)提问:有没有哪个自然数既不是奇数,又不是偶数?
谈话:这说明了自然数要么是奇数.要么是偶数,不可能不奇不偶,也不可能既奇又偶。
3.做“想想做做”第3题。(完成学习目标6)
(1)默读题目。
谈话:每项要求至少要写出一个数,能多写些可以多写。
(2)学生独立写数。
(3)在小组里交流。谈话:每个人都要说出自己写的数,组长记录下来,一会儿看哪个组写出的数多。
(4)指名小组长汇报本组写出的数,其他组补充。
(5)谈话:每道题应该写出的数是否写全了呢?按怎样的顺序写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写出来呢,课后可以继续研究。
4.做“想想做做”第4题。(完成学习目标7、8)
(1)默读题目。
谈话:运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再结合我们这学期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应该把符合要求的数都写出来,看谁能有条理地思考,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2)学生独立写数。
(3)指名报写出的数并说出是怎样想的,全班共同评议。
5.做“想想做做”第5题。(完成学习目标9)
(1)学生自己读题,并把4的倍数涂上颜色。
(2)提问:4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吗?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学习目标1、2、3、4、5)
五、资源提供
四年级配套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