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室布置
发动每个班级中的每个学生用英语布置教室,让大家一起动手创造英语环境。做到眼中处处有英语,这样才会心中有英语,不会忘了学英语。久而久之养成学习英语的好习惯,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小朋友想出来的玩意儿挺有意思的。有的教室门上贴“door”;有的把字贴在窗上“window”;有的写在墙 “I love English.” 。有一个常常忘记做作业的小朋友对我说,他的英语作业不会忘,因为教室里英语句子“I read English everyday.” 他的书包上也有他自己贴上的English字样。
2、教师的全英式教学是营造和谐自然的英语教学气氛的关键。
英语教师一走进教室就具有双重身份,他(她)既是一个学生所熟悉的和蔼可亲的老师,又是一个“不会讲汉语的英国人或美国人”。他(她)的一言一行都是英语语言信息,他(她)的一问一答都在诱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英语思维和实践,他(她)每时每刻都在诱导学生用英语与他(她)沟通。在教授对话时,他(她)更注重为学生营造一个个形象生动、几乎可以触摸的英语情景,他(她)善于用各种手段进行讲解。如富于变换的表情,声情并茂的语音语调。表现力丰富的手势和动作,精美的简笔画,讲究的板书,唯独对汉语的运用谨而慎之。全英式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师入对话之情,更有利于学生入英语之境。教师一方面要在教学中坚持用学生已知的语言教授新课,另一方面,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能力。如果不相信学生,不敢用英语与学生交流,那么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又从何谈起呢?
3、每日一句(一词)
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要活动空间——教室,在黑板上每日书写一个英文句子或单词,让学生记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三至四年级由教师或英语能力特别强的同学每天在黑板上规范地书写一个学过的或没学过但较常用的句子,在早上晨会结束时领读几遍,然后要求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会读、会用。五至六年级的同学由学生按学号轮流写出学过的句子或单词要求学生拼写,在英语课堂上的听写时加入这些单词、句子,让学生默写。
正如布鲁纳指出:“把一门学科教给一个人,不是要他把结果牢记在心头,确切地说,那就是要让他参与知识的获得与组织过程。……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我们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让他们在参与知识的获得与组织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
二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渲染英语学习环境。
1、英语板报亮出你的风采
我校板报栏上,可以找到醒目的英语版面。有学生的优秀英语作业展,英语博士教你学英语,以及小朋友课本剧表演的照片等。还有家长开放日,爸爸妈妈与小朋友一起学习的照片。每一期的英语板报都是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剪影以及英语学习与宣传的阵地。
2、利用广播资源,开展英语学习
每周四中午1:00---1:10,我校的英语广播“英语王国English Kingdom”, 都会与大家见面。在这短短的十分钟,English leader (英语领袖)为全校师生送上一期精彩的英语节目。其中有中西方文化介绍;日常用语的对话;豆豆释疑;英语录音作业选播;English singer (英语歌手)等。有时也穿插竞赛形式的内容,如听广播找人,查找车、船和飞机的出发、到站时间等。对于没学英语的班级,由各班经过训练的English doctor (英语博士)带领大家学英语。英语小侦探的报告小朋友最关心的,他会汇报这周哪些班经常用英语交际,哪些班级课余常读英语等学校英语学习动态。
3、舞台表演,展现学生个性与才华
让学生课余自编自演课本剧、短剧、音乐剧等,在学校的演播厅演出,使学生在舞台角色扮演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小朋友的演出需要老师的帮助与指导,老师要提供剧本、音乐、演出服等,并指导表演。在英语舞台上,同学们表演了各种生动活泼的节目。有“老鼠偷油”、“渔夫和他的妻子”、“小红帽”、“狼来了”、“狐狸与乌鸦新编”、“音乐之声”、“小白兔与大灰狼”等等。其中的小红帽、小老鼠、大花猫、狐狸、渔夫、大灰狼、小白兔等形象可爱逼真,令人难以忘怀。
4、午间英语聚会,拓展交流渠道
在这里,我们利用午休时间,通过多种现代化手段,向每一个学生开放,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语境和与教师及其他同学交流的机会。在这时,我们不要求学生完全用英语交流,可以把英语单词夹杂在汉语中,起先英语比较少,再慢慢地适应,最后脱胎换骨成为完全英语的对话,完成这个过渡阶段。这就是我们的“Sandwich”英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浅显的英语动画片和英语刊物,而且更多的把书中介绍的外国文化尝试着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