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本性、发展性
教学评价的人本性是指评价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各个环节是否目中有人,目中有学生。我们常常说备课要备学生,备学生的整体情况、备学生中差异的特点,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等等就是人本性教学的体现。人本性的实质是以学生的学,论教师的教,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论教师的水平。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评价教师是教学绩效。那种灌输式教学,把学生当成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的行为,缺乏人本意识的做法,不能在新教学理念下的课堂中生存。
教学评价的发展性是指评价注重对教师在教学的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目标等是否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出发点和基准点。
(二)全面性、多元性
新课程下的教学评价具有全面性的特征,他不仅表现在评价目标的全面,还表现在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功能的全面性。
新课程下教学评价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教师、家长、学校教学群体或专门评价机构等有多元主体。教学评价既可以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评价结合,还可以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统一,更可以将自评、他评进行互动结合。
(三)层次性、差异性
新课程背景下,更尊重学生和教师的个性差异,因此层次性和差异性尤显突出。
(四)过程性、综合性
教学评价的形成性特征,主要体现在评价重心更多地转向关心学生求知得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综合性特征体现在对学生、对教师、对课程和对教学活动的评价更关注综合发展态势的考查,作质与量、结果与原因、智能与非智力因素等各项因素的总体性评价。
(五)尊重性、欣赏性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尊重性特征表现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或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将学生置于平等的地位和受尊重的地位。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