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概况
课题组织(2013年9月调… 01-11
课题组织(13年3月调整… 03-03
课题网站架构 03-06
课 题 组 织 03-06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最新文章
评价表(张志清) 12-16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案… 12-16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12-16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稿… 12-16
《莫高窟》教学设计(张… 12-16
《第3课 版面设计》教… 12-16
表情丰富的脸 (教学设… 12-1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充分发挥学科教学过程性价值的策略研究>>文本成果>>《多些“笑脸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王佳波论文
《多些“笑脸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王佳波论文
发布时间:2014-01-19   点击:   来源:   作者:王佳波

          摘要:针对“低起点学生”的特点,提出数学教师要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适当简化教学内容、降低教学目标,让学生多接收真诚的笑容和表扬,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的目的。

关键词:低起点学生 表扬 激发 学习情趣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低起点学生”的数学教学一直是我校关注的焦点。如何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摸索出一条针对“低起点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有一则“为了孩子”的真实故事,颇受启发。武汉某大学的一名女副教授生了一对双胞胎姐妹,由于体质弱,上学时她俩在同龄孩子中渐渐跟不上,此后一直厌学,怎么帮也不行。后来,妈妈带其中一个叫秋安的孩子去了新西兰。到新西兰后,秋安突然在孩子中鹤立鸡群了。原来,在新西兰的同龄孩子中,秋安一方面确实比别的孩子知道得多,更重要的是,她不断受到老师的表扬,久而久之,树立了她学习的信心。可是,在国内,她不断地受到批评,考试成绩也显示,她就是比其他同学笨。一次次受到批评,一次次经历失败,扼杀了她童年的笑容,也扼杀了她的自信。
“批评”?“表扬”?这不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吗?难道我们“批评”错了?“表扬”错了?乍一看,“批评落后、表扬先进”是没错,但我们的批评、表扬的着眼点通常都集中在每一次的考试成绩上。尤其面对智商一般、活泼好动、自制力较差、知识点常常不过关、问题多、欠帐多、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差”学生时,我们的批评自然就多了一些、表扬也明显少了,甚至没有。于是多次的挫折使他们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和乐趣,这些阴影又不断地削弱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对学习丧失了情趣和信心,积重难返,上进心淡薄,学习最终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
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呢?经过多次实践与摸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面带笑容。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情感是可以相互传染的。调查发现,其实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老师所讲的内容能够理解,并且所有的题都会做,都希望每一次考试能够有所进步,真正不想学的学生几乎没有。虽然他们不是个个都能成为爱迪生、爱因斯坦,但仍不乏他们自己的存在价值,他们中的一些人将来也会成就一番事业。因此,教师首先要调整好心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从内心喜欢他们,用真诚的笑脸去肯定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在每一次步入课堂之前、在每一次面对学生之前,调节好自己的情绪,面带笑容。让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都深受感染,消除他们的课堂恐惧症,让学生厌学的哀叹声远离数学课堂,让学生从喜欢你这个教师,发展到喜欢你所教的这门课,最后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求知欲望。记得曾有个学生写给我的心灵对话,她说:“老师,只要您多一点笑容,您会更漂亮,您会更年轻,我们会更努力,我们会更聪明。”短短的话语,让我触动颇深,同时也进行了自我反思。从那以后,不管我心情多糟糕,身体多疲倦,我都能在学生面前保持着一份良好的心态,用我的笑脸,传递我对他们的殷切期望与无言的关爱之情。尤其当我每次在课堂上面批学生的作业时,我总是谦逊地弯下身子,面带微笑与每个学生进行交流。我惊喜地发现沉默寡言的小柯同学也能在课堂上举手发言了,因为我曾微笑地对他说了一句话:你的字写得很漂亮。从此,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师生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师生之间真诚的笑声不断地弥漫在数学课上,他们也开始越来越喜欢数学课了。
(二)适当简化教学内容、降低教学目标,让学生多接收真诚的表扬。
二期课改的数学新教材中,通常都增设了引入新知识点的背景材料,题型也比较多样化。如“实数”一节中,在引入“无理数”的来源与概念时,我们可以一带而过,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介绍“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以及“实数”的分类即可。至于一些繁琐而复杂的题型在课堂上就不作太多的要求,可以在拓展课上组织部分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展开进一步学习。在对教学内容适当简化之后,教师可以经过简单的题型变换,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并让多数学生能够回答正确,对个别学生可以加以适当提示。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要毫不吝啬地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感到自己确实不比班上别的同学差。当学生回答得不尽如人意时,教师应该进行耐心指导,并且和同学们一起帮助他解决问题。即使是班里的学习困难生,教师也要给予他课堂上的发言机会,尽量为他开设“绿灯”,可以提问一些最简单的问题,在他回答对时,教师要引导并带领全班同学向他表示真诚的鼓励,树立他学习数学的自信。记得,在一次数学课上,我特意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然后提问班级的学习困难生小赵同学,他忐忑不安地站了起来,在我循循善诱的引导下,他终于答对了,我毫不吝啬地表扬了他,全班同学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那天,我看到一张原本萎靡不振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自信的微笑。于是,我想起了那个叫“秋安”的女孩。
(三)将课堂教学从教师的“表演课”变成学生的“探究课”,通过教师的肯定与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古人云“师者,所以授业解惑也”。就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授业”、“解惑”,要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并引导他们解决问题。而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新课讲授”、“练习巩固”、“课堂小结”四步曲,再完美的课堂教学也会变成“表演课”,即学生在看教师表演。教师在无形中取代了学生的探究过程,无异于取消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能力的获得。而“探究”本身就是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获得成功的体验。我认为,在课堂上,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讲和踊跃回答问题,更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多说、多做,通过“说”和“做”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师则通过尽可能多的真诚表扬来鼓励学生去完成艰难的“探究”。比如我在讲授“分式的意义”一节中,我把教材书第67页的情景创设进行了改编与充实,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了六个代数式(其中正好有三个整式三个分式),再组织学生根据这些代数式的特点把它们分成两类,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分母上有没有字母来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式的概念,一双双小手争先恐后地举起来,效果不错。我通过复习了求整式的值,来引导学生求分式的值。在求分式的值时,我特意用了这样一道题:对于分式(x-2)/3x,当x=1,0,-2时,分别计算此分式的值。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很快得出三个答案,根据所得的结果,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通过探究自己得出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零的条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他们得到的每一个答案,我都尽可能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学生的每一次回答我都给予了肯定与鼓励,对于一些有创意的答案,我还带头拍手叫好,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更牢固地掌握了新知识。这样的“探究课”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学生对于“分式的意义”这一节掌握得特别牢固。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探究固然重要,但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肯定与鼓励,更是学生完成整个探究过程的动力与保障。
有时我常想,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殷切期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何况还处在成长阶段的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呢?“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我相信,只要我们每天展露真诚的笑脸,面对每一个学生,对他们的每一次表现都能发出由衷的肯定和表扬,他们一定会重新拾起对数学的兴趣,一定会用他们的勤奋享受到数学王国的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宏甲,中国新教育风暴[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2]王园园,王晶,排解中学生成长烦恼的168个故事[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6
[3]张媛,王宏甲:新时代呼唤新教育[EB/OL],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