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学科教学过程性价值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冯菲菲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同其他学科不一样,数学是一个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一般记忆力较好,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相对要差一些。如果让学生陷入他们所认为的无休止的计算中,他们会产生厌恶情绪。教育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要让主体积极参与其中,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爱好,都需要尊重、信任和关怀。老师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分享他们每次取得一点一滴的进步时的喜悦的感受,使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创设充满趣味的“游戏”或“童话”情境,开启学生“乐学”的大门。
1、《平均分》情境: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在情境的引入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为后面的学习铺垫基础呢?情景图的本意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春游前的准备活动,使学生看到日常生活中有着“平均分”和计算平均分的结果的问题。但我也意识到这个情景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着出入,我校学生春游前都是各自准备春游的物品,学生实际生活背景与情景图的内容有着心理上的隔膜,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针对这个情况,我精心创编了一个童话故事来引入:有一天,沙和尚,猪八戒,孙悟空三兄弟来到一座山脚下,口渴,肚子饿。猪八戒摸摸口袋里只有6个桃子,“来,沙师弟你2个,大师兄1个,俺老猪肚子大就3个。” “嗨!凭什么你多吃,,哪次妖怪不是俺老孙降的?我该多吃。”孙悟空愤愤不平的说。沙和尚也不服气的说:“重活是我干,重担是我挑,凭什么我只吃2个?我也要多吃。”三兄弟在那里吵个不停,其实他们三个为保护师傅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聪明的小朋友们,你能帮他们想想办法来分分这些桃子,让他们别吵下去了。然后让学生拿出6个圆片来代替这6个桃子实际让学生来分一分,交流分法,讨论:为什么每人2个他们就不争吵了呢?引出平均分, 通过老师绘声绘色的故事,马上就将学生的学习引入到平均分上,为整节课奠定了好的基础。
2、《100以内的数》复习课情境:
数字是枯燥的,数学是抽象的,数学复习课更是让人头疼的。俗话说“回炉的烧饼不香。”那么,我们的复习课教学该怎样从学生自身需要为出发点,有计划有条理地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改革一味的题海苦战,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牵引下主动遨游在复习活动中呢?基于以上考虑,我通过创设孩子们喜欢的美猴王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在说,数,分,比,做,五大教学环节中,为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觉地搭建10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组成及数位,最终达到完成100以内数的知识点的整体构建,让整个课堂教学饱满、立体,也让学生的心灵获得愉悦,情感得到陶冶,价值观得到提升。体现为学生的发展而教,立足学生的经验,学生活中的数学的教学理念。
二、创设与现实相联系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有用”的数学。
1、《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情境:
一上课,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周长是什么意思,有学生说:围成一个图形各条边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还有的说: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我接着追问学生三角形的怎么求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等周长怎么求呢?学生说三角形就是三条边的总和,四边形就是四条边的总和,五边形就是五条边的总和,六边形就是 六条边的总和 。我继续问:由此你得出了什么规律?学生回答
有几条边,就是把几条边加起来的总和。
有几条边,就是把几条边加起来的总和。
师:为了表扬你们的精彩回答,奖励你们欣赏两幅画。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画(4dm×3dm)和一张正方形的画(3dm×3dm)
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画保存的时间更长久不容易损坏?
生:装裱,做一个木的镜框将画围起来。
师:围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木条的总长也就是他们的周长,你们猜一猜,长方形和正方形谁的周长更长?怎么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2、《锐角和钝角》情境:
在很多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常常看见老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景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有时甚至适得其反,学生不能从情境中跳出来投入到真正的学习状态中去。
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必须是真情实境,这样才能紧扣学生心弦。今年是奥运年,而现在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北京奥运会成为全中国人关注的事情,是今年的热点话题,结合这个话题来导入新课,有新意,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堂上,通过这个情境不仅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更让学生在情境中遭遇在各国的国旗上找角的问题,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
三、创设有效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1、《7的乘法口诀》情境
在第二部分自主合作,创编口诀中,通过开展个人自编口诀,小组交流口诀,全班汇报口诀,评价口诀等教学活动,“7的乘法口诀”对学生而言就不再是单纯接受的教学术语,而是充满体验的数学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当学生所编的口诀得到组类的同学认可,全班同学的褒奖乃至“数学家”的肯定时,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地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激发与巩固。
2、《会说话的数》情境:
师:其实生活中像这样会说话的数还多着呢,前些天老师布置大家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数,你们都知道这些数所说的话了吗?好,那就等听清交流要求以后再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注意!听好交流要求。①一个一个的说,说时手拿物品,说说上面的数说的什么话,说完以后直接将物品放在篓子内;②小组内的成员认真听,别人说过的尽量不要重复。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