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概况
课题组织(2013年9月调… 01-11
课题组织(13年3月调整… 03-03
课题网站架构 03-06
课 题 组 织 03-06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最新文章
评价表(张志清) 12-16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案… 12-16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12-16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稿… 12-16
《莫高窟》教学设计(张… 12-16
《第3课 版面设计》教… 12-16
表情丰富的脸 (教学设… 12-1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充分发挥学科教学过程性价值的策略研究>>文本成果>>学期论文(苗一平)
学期论文(苗一平)
发布时间:2015-01-06   点击:   来源:   作者:苗一平

 

让科学课堂成为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沃土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苗一平
 
从学生探究的角度出发,小学科学中的实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让学生发现问题的实验;第二类是让学生积累事实的实验;第三类是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例如《毛细现象》、《渗透现象》等课的实验就是这三类实验的范例。俗话说:“眼观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动手实验这一教学手段,符合儿童喜欢自己动手摆弄、尝试的心理特点,符合儿童需要经过动作思维感知建立具体形象才能进行抽象思维的认识发展规律。现代的创造教学观也认为,获得科学结论的过程比结论本身更为重要。这是一种与传统的教学观念有着本质区别的全新的教学理念。其实,实验的过程既是学生参与探究科学事物的过程,也是思维的外显过程。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无疑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途径。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
一、让学生自己准备器材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电路》这一课时,我打破旧框框,采取学生自己先准备,教师“填空”配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前以小组的形式自己搜集器材(导线、小灯炮、开关、电池),在上课时展示。我发现有的小组器材不仅齐全,而且种类多,如:导线、开关有几种不同型号,甚至有的开关、灯座是自制的,电池也有大有小。我表扬了器材准备齐全的小组,再让没准备齐全的小组补齐器材。课堂气氛热烈,激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教学帷幕也就这样悄悄地拉开了。
二、营造宽松的实验环境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状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创造性思维也容易被激活,创造精神也更能得到培养。这就是说培养创造精神必须营造一个宽松的实验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有不怕失败和出错的心理;有自由发挥、充分动手的实验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反之,教师过多干预的实验环境则不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试想,一个在课堂上缩手缩脚、不敢动手的学生,怎么会有创造性思维的萌发,哪里又会有创造精神呢?
三、精神上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活动
心理学认为要发掘学生的最大潜能,必须相信学生“人人都是创造之才”,鼓励一切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发表意见,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设想或小制作,要热情支持,具体帮助。如在组装电路时,当要求用两节电池、两个开关使两个电珠亮时,大多数的同学只装出串联的电路,但当有一两个同学把线路叠起来后安装时,有同学说不行。此时,我微笑说:“你试试吧!”并帮了他一下。那位同学在老师的鼓励下继续安装,尽管插头被弄坏了,但他不气馁,还在装。最后终于组装成了与他人不同的线路,不但自己尝到了试验成功后的喜悦,也激励了其他同学创造的积极性。
四、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属于辨证思维,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在教学中,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去诱导学生获得新知识。如在学习《水的三态变化》时,当学生从实验中得出水受热会变成水蒸气这一特点后,就问:“那水蒸气受冷会不会变成水?如果能,需要怎样的条件?水蒸气能不能直接变成冰?如果能,需要怎样的条件?”通过类似这样的思维训练,在加上平时多介绍科学家运用逆向思维方法发明创造的事迹,如介绍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现象就发问苹果为什么不落向天空呢?这一看似荒唐的违反常规思维的问题使他为发现地球引力奠定了基础,让学生懂得逆向思维在科学上的作用。
五、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一切创造都源于实践。学生是科学课堂的主人,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器材,用各种器官去感知实验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而且要鼓励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就是他们想的过程,也是多种思维综合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从头到尾经历实验的全过程,他们的创造性潜能才能得到开发,创造精神才会得到培养。如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时,学生为研究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研究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实验的方案。有的认为可以在烧瓶上塞上细玻璃管的塞子,将管口倒插入水中,观察水中的气泡或水槽里的水进入玻璃管怕情况;有的认为可以在管口涂上肥皂液,观察肥皂液的变化;有的认为可以在烧瓶上套上气球,观察气球胀瘪现象。其次,在加热方法上也不尽相同,有的用热水泡、有的用手焐等。无论哪种设想,我们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让他们去设计,自己去尝试探索,结果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只要我们能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