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科学探究的课外延伸
摘要:科学探究的课外探究,《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要有意识地把科学课堂的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外,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活动。
本文力求阐述小学科学课外科学探究的意义、实施方法、注意点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小学 科学 课外 科学探究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课堂中实施科学探究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绝开来”。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离不开课堂教学,更需要他们的亲身实践。实践证明,科学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各种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能开启小学生想象、创新的大门,让他们潜在的智慧因素活跃起来。它既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又懂得了如何去自行获取有用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思想情感。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下,作为科学教师更要重视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立足改革,致力于创新。从过去较封闭型的教学向开放型转变,充分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具有现代科学素养的有用之材。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科学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之后,教师要有意识地把科学课堂的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外。可以适当提出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方法、要求及应注意的问题,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活动。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能力限制,以及为激发学生开展课外探究的热情和顺利开展活动,我们科学老师更应该注意方式、方法指引学生开展科学课外探究:
1.扶放结合引导学生学会课外探究。
或许我们科学老师中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既然是课外探究活动,就理所当然是学生自己的课外行为,忽视了教师的指导。这种观点和做法是相当不可取的,因为小学生知识、能力水平还处于低级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小学生刚开始进行课外探究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探究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知道怎样进行科学探究。等到学生适应了课外探究的过程后,教师才可以逐渐放手,让学生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2.家校互动获得家长和社会对学生课外科学探究活动的支持。
课外探究活动主要的场所在家庭和社会,有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用“瓶瓶罐罐”做实验,认为孩子是贪玩,不专心做功课。我不愿再看到有学生拿着在家偷偷完成的作品到科学老师那里哭诉受到家庭方面的“压力”。因此,教师要通过多个渠道向家长说明学生探究活动的意义,并希望家长能督促、帮助孩子们的完成科学探究活动。
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利用科学同步探究中的家长评价也是我们家长支持科学探究的体现;发一些简单的告家长书,告知学生家长活动中的一些要求和安全事项;将学生在科学探究、科技活动中的成绩收获大张旗鼓地宣扬……都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哦。
3.积极评价参与探究的学生,无论失败与成功。
科学家进行一项科学研究,往往要经历成千上万次的失败后才能取得成功。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学生在课外探究的过程中得到的结果不一定尽善尽美,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探究活动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全面的,不仅看探究的结果,更重要的看探究过程。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探究过程中的闪光点,不断鼓励、表扬,带领学生进入科学探究的神圣殿堂。
小学生的恒心是有限的,为了让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外探究,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课外探究成果,让他们产生一种科学家搞发明似的成就感。所以,我们尽量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示学生课外探究的成果:
(1)学生课外探究的过程及探究的结果,可以以报告或论文的形式整理成文,在实验室专门开辟一角,展示所有学生的探究成果。优秀文章向报刊杂志投稿。
(2)利用橱窗、黑板报一栏,专门展示班级学生的优秀探究成果。
(3)利用学校科技节活动组织一次小制作、小发明的评比活动,优秀制作给予奖励。
(4)学期末,将学生的探究成果记入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作为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内容之一。
另外,我们应当重视充分利用校外信息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媒体中有关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引起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意识。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收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和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对于那些超出人类感官极限的自然现象,对于学生难以亲身经历或具有某种危险性的科学探究过程,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必要的补充。在课外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也可以应适当运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资源,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科学的探究。
总而言之,科学教学应当是开放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外活动是科学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课外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丰富经验、开阔视野、活化知识,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学生和校内外的实际情况指导开展各种科学课外活动,将科学课堂教学与科学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开展科学技术小组活动和参观博物馆、科学技术馆、动植物园、农业生产基地、工厂、城市垃圾处理场等。
参考文献:《科学课程标准》
《科学课程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