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概况
课题组织(2013年9月调… 01-11
课题组织(13年3月调整… 03-03
课题网站架构 03-06
课 题 组 织 03-06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最新文章
评价表(张志清) 12-16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案… 12-16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12-16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稿… 12-16
《莫高窟》教学设计(张… 12-16
《第3课 版面设计》教… 12-16
表情丰富的脸 (教学设… 12-1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充分发挥学科教学过程性价值的策略研究>>文本成果>>学期研究论文(吕卉)
学期研究论文(吕卉)
发布时间:2015-01-07   点击:   来源:   作者:吕卉

                                              开展有效的课外探究活动的几点思考

《科学课程标准(3—6)》指出: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这让我们充分的认识到,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好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才能达到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目的。
现在的每一节科学课基本都有探究活动,许多老师也注重“课内探究”,把科学课搞得热热闹闹,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整个过程完整而有成效。但是却忽略了“课外探究活动”,或者说把“课外探究”看成一块“鸡肋”,只是象征性的布置一下,成为走过场的形式。因为课外的探究活动要么是时间上持续很长的观察,要么是很花力气的探究,存在一定的难度与广度,必须让师生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才能完成,所以就很少有人真正去做。课外的探究活动是课内的延伸,有了它,整节课的内涵,目标才会完整,学生的学习也会变得更有效,更有意义。
如何才能开展有效地课外探究活动呢?
一、引导学生寻找感兴趣、有价值的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为什么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激发不起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一部分原因也得归于老师在设计活动时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应该说没有顾及到不出彩学生的特点和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态度。我们一旦擅自拔高了他们原由的知识和探究能力,那探究活动就不能顺利进行。所以说,我们在设计科学活动时,首要考虑的就是我们学生的兴趣和接受度的考量,毕竟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探究的实践者,设计出与他们实际能力相符的活动方案,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证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1、引导学生寻找感兴趣的问题。
所谓“科学探究”就是一种学习方式,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个创设的情境中,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针对某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学生亲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解决问题。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挖掘生活情境,善于利用情意需求,让学生在源于生活,指导生活的全新知识体系中形成乐于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研究的科学素养,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当然,有些时候,学生可能对探究对象在启始阶段并没有很强的兴趣,对这种情况,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观察记录是一种有效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别人看,让别人来欣赏,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同学间的认同和肯定,获得成功感,能够进一步激励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2、帮助学生选择有价值的问题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研究前,首先应该对学生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筛选,从中选出比较容易完成的、确有价值的问题,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例如在上完了《冷与热》这一单元后,教师让学生提出自己还想在课后研究的问题。于是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多少温度的水洗澡比较合适?一杯开水边凉是先快后慢、先慢后快还是比较稳定地变化?白天的时候几点钟最热?一杯冷水变成开水倒地膨胀了多少?南极现在的温度怎么样?……对于这么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显然前三个是学生有能力完成的,但根据现有条件,后两个问题学生要完成是相当困难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在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合理选择课外研究的问题,以达到真正在课外探究中提高能力的效果。
二、对学生进行探究方法的指导
在探究性的科学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它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计划,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当然作为小学生,尤其作为刚学习《科学》的小学生来说,刚开始进行课外探究时,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教师大量帮助,这就要求教师要重新定位探究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此时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可以依托的协助者。
1、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学会课外探究
引导学生课外探究是一个慢慢从扶到放、逐步培养的过程。刚开始时,教师应当为学生的观察、研究搭好脚手架,指导多一些,也可以确定较少的题目,让多人合作或单独探究同一活动。等到学生适应了课外探究的过程以后逐步放手,再让他们各自进行活动。
2、帮助学生制定好课外探究的具体计划
每次探究活动,都需要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在课堂上,有教师的指导,每次计划都较详细、合理。但是离开了教师,学生能否较全面地制定可行的计划呢?实践证明,刚开始时,学生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但经过几次的探究,他们渐渐掌握了课外探究的套路,开始能事先制定可行的计划,并对探究中的某些情况有所预测。某同学在刚上科学课时,课外观察大树,他只是到大树边,自认为是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可是课上许多情况都说不上来;而后来动物单元中,他去探究与蜗牛相近的鼻涕虫。这回,他事先考虑了如下因素:(1)发现的地点;(2)发现的时间;(3) 鼻涕虫的样子;(4)发现时在干什么;(5)将鼻涕虫放入盘子,在周围放上一些食物,看看它吃什么。所以,在了解了学生探究的题目后,帮助、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取得课外探究成功的前提。
3、要在学生中成立一定的协助人员
即使学生已能较独立地进行课外探究,教师要花的精力还是不少,像获取反馈信息,指导改进的方法,探究成果的写作、展示……这就必须在班中或小组中成立一定的协助人员,将可行的任务交由他们去做。
4、努力促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学生的帮助体系
对于学生课后的探究,教师要给予极大的关注,时不时地问问学生,你们研究得怎么样了?让他们知道老师一直关注他们的行为。其次要给予及时的帮助,有的孩子就是因为碰到了难题而没有及时得到帮助最后丧失了信心。学生课外探究中可能会遇到许多的问题:查资料缺少电脑和书籍,做实验缺少器具,家长不够支持……这就要求教师发动各方力量,创设学生进行课外探究的良好环境。比如,学校图书馆可以根据需要汇集专门的书籍,并定时开放;学校实验室可出借一定的实验器具;学生让各自的资源实现共享;让家长多多配合,适当提供一些条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