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个人学期研究计划 10-23
研究课教案一 10-23
2016研究论文(冯菲菲)… 01-04
九月份理论学习 12-16
十二月份研究小结(闻益… 12-15
研究课(2) 12-15
十二月份理论学习 12-15
研究总结(蒋培华) 12-15
研究小结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理论学习4(蒋培华) 12-15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精彩细节的研究>>理论学习>>理论学习1
理论学习1
理论学习1
发布时间:2014-09-23   点击:   来源:   作者:蔡伯英

 理论学习笔记

内容摘要:数学教学本来就应该是简明扼要的。数学教学要注意整合三维教学目标、研究并精选教学内容、合理预设学习过程和有效设计练习等,让复杂的数学学习过程变得简明,使学生容易理解数学本质。

 从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问题情境应简单明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习身边的、现实世界中的数学,这无疑要求教师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学习素材,通过创设简单明了的问题情境来引领学生学习数学。我曾经听一位教师教学三年级(上册)的《认识分数》,教师利用教材创设的情境,通过春游场景中小朋友“平均分”东西,引出分数。可能教师过分强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氛围,把问题情境扯得很远,让学生交流春游时喜欢游览的地点,喜欢游览的项目,春游的心情,春游涉及的事项,春游需带的物品等等,然后再切入“平均分”,引入“分数”的学习。数学学习无疑应该顾及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兴趣,但激发学习情感和学习兴趣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如果仅仅为了所谓的兴趣和氛围,而过多地浪费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影响学习的效率,这是本末倒置,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教师应该用好问题情境,但不能因为情境而降低数学课堂的效率,要让问题情境简单一点。

第二,教学过程应能简则简。

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要让学生充分地经历学习过程。在组织这些学习活动时,要考虑活动的时机、形式和效果,而不能过分的形式化。在一次课堂教学调研中,我听了《认识年、月、日》的课。教师利用不同年份的年历卡,让学生知道每个月的天数分别有28293031天,其中二月的天数有2829天,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归纳出每个月的天数,这一环节处理得很好。接下来教师安排学生先想一想“给不同的月份取个名字”,然后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反馈。有学生说“二月份是小月,30天的是中月,31天的是大月”,也有学生说“28天是小月,29天是中月,30天是大月,31天是巨月”。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学生“创新”出各种说法,教师最后不得不说“我们看一下书上是怎么说的”。这一环节花费了好几分钟,看似学生积极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中,经历了自主“创造”的过程,但由于所选择的教学内容缺乏数学的“创造”价值,也就是“创造”的时机把握得不好,因此,教学效率显得极低。我认为,类似这样的教学过程应当能简则简,把有限的时间花费在更重要的地方。

第三,思维训练应化繁为简。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与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活动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甚至包括直觉思维。在具体的思维训练过程中,我们要克服“烧中段”的现象,同时也要避免人为地将思维训练复杂化。

心得体会:

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第62页“想想做做”第4题,第一小题是计算一个腰为5厘米,底为6厘米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我认为这道题的设计意图首先是通过计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其次是在计算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这个图形的周长,一般方法有:(1)5+5+616厘米;(2)5×2+616厘米。在肯定学生做法的同时,还必须回归周长的概念,也就是让学生明确,不管用哪种方法解答,都是计算出了三条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但在教学时,有的教师却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5×3+116(厘米)6×3216厘米等方法。我认为,如果学生主动想到这些方法,教师应该认同;如果学生没有想到这些方法,教师刻意让学生学习就不是特别合适。因为不宜将后面两种计算周长的方法看作优化的方法,这样的方法既难以解释周长的含义,也脱离了大多数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思维训练要注重化繁为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