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二
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
1. 分组的不科学性。
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一般采用前后桌同学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 既简单又省时, 但是教师却忽略了小组成员的差异,包括在性别、学业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有可能造成有些小组热闹非凡, 而有些小组则是鸦雀无声, 达不到合作的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 个人喜好的感性思维在他们的主观判断上起了决定作用, 很多学生有可能会对现有的分组不太满意, 造成组内成员不能友好相处, 使小组处于名存实亡的尴尬局面。
2. 课堂喧哗。
小组合作学习会带来相对于传统教学更大的噪音, 这个问题在很多小学英语课堂上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在英语课上有时可以看到, 教师还没有交代完合作的事项和内容, 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自由讨论。例如, 公开课上, 教师的任务是利用贴图片问答的形式来操练there be句型。教师将学生分小组贴图片, 并利用there be句型相互问答, 但学生的注意力早就被图片所吸引, 根本无暇顾及教师的提示, 到最后是一群学生说着中文, 贴着图片, 成了一堂英语课里的美术课。这就造成表面上是看似热闹, 而学生却没有掌握和巩固已学知识, 没有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 小组发言人固定, 忽视个体独立思考。
如果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得不好, 会出现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所有的作业, 而某些小组成员却无所事事的现象,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搭车”。当小组只有一项作业、只交一份报告、只完成一份作业单和只提交一个设计方案的时候, 这种现象常常会发生。在小组英语课堂上则更多地表现为: 小组合作表演对话, 部分成绩较差或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在对话表演中, 只说几句礼节性的口语, 而活跃的学生则是滔滔不绝, 小组合作完全变成了个人的表演。一些需要学生共同表演的对话也往往是小组成员中学习较好的学生给事先编排好的, 部分学困生则依赖于这些同学, 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4. 小组合作评价不合理。
教师给予学生的小组评价往往是在小组代表发言完毕后, 给小红花、小星星等的类似奖励, 但是小组代表的发言只能代表其个人意见, 教师的评价就存在了片面和不完整性。而且这种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结果, 忽略了合作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时间能力进行评价, 缺少对寡言少语学生的关注, 导致不爱说话的学生更加不喜欢发言, 造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