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英语新课程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 被许多教师所应用。但是部分教师对小组合作缺乏正确认识, 重形式, 轻实质, 存在分组的不科学性, 课堂喧哗, 小组内发展不均衡, 忽视学生独立思考, 以及小组合作评价不合理的问题。对此, 必须采用有效的合作方式, 建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以及应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步发展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本文将探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采用小组合作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 优化分组 丰富活动内容 多元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近年来被广泛推崇和应用。它对于改善班级的社会心理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批判思维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要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 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我作为一名小学英语一线教师, 在接触过程中发现, 一些教师对小组合作缺乏正确认识, 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我就目前小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运用谈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运用小组活合作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关系
目前,一些地方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还是习惯于“填鸭式”,照本宣科满堂灌,形式单调,内容枯燥。这种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英语课堂教学,不符合新大纲要求,不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尤其是难以使学生的个性、主人翁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近年来,一些国家为了改革外语课堂教学,试行了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分组教学法。采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和自信心,而且也能使学生有机会相互切磋求解、相互合作。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以锻炼和发展,学生成绩能够大面积提高。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是学生的独立活动。每个学生都是学习合作的主人,积极主动的协调者和创造者。教师从传授者变为指导者、参与者或观察者。教师主要是向学生讲解小组活动开展的方法和要求学生在自己开展活动时所须运用与掌握的语言知识。
强化相互合作的小组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它可以在每节课的一定阶段进行,也可以在一个单元的某个阶段进行。每次活动从几分钟至一节课不等,视需要而定。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规模以4人为宜。每组要选一名外语成绩较好、性格外向、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任组长。通过我班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方法,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言语交际环境,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地增加了学生参与语言实践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增强了学生竞争向上的精神。
二、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
1. 分组的不科学性。
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一般采用前后桌同学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 既简单又省时, 但是教师却忽略了小组成员的差异,包括在性别、学业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有可能造成有些小组热闹非凡, 而有些小组则是鸦雀无声, 达不到合作的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 个人喜好的感性思维在他们的主观判断上起了决定作用, 很多学生有可能会对现有的分组不太满意, 造成组内成员不能友好相处, 使小组处于名存实亡的尴尬局面。
2. 课堂喧哗。
小组合作学习会带来相对于传统教学更大的噪音, 这个问题在很多小学英语课堂上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在英语课上有时可以看到, 教师还没有交代完合作的事项和内容, 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自由讨论。例如, 公开课上, 教师的任务是利用贴图片问答的形式来操练there be句型。教师将学生分小组贴图片, 并利用there be句型相互问答, 但学生的注意力早就被图片所吸引, 根本无暇顾及教师的提示, 到最后是一群学生说着中文, 贴着图片, 成了一堂英语课里的美术课。这就造成表面上是看似热闹, 而学生却没有掌握和巩固已学知识, 没有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 小组发言人固定, 忽视个体独立思考。
如果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得不好, 会出现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所有的作业, 而某些小组成员却无所事事的现象,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搭车”。当小组只有一项作业、只交一份报告、只完成一份作业单和只提交一个设计方案的时候, 这种现象常常会发生。在小组英语课堂上则更多地表现为: 小组合作表演对话, 部分成绩较差或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在对话表演中, 只说几句礼节性的口语, 而活跃的学生则是滔滔不绝, 小组合作完全变成了个人的表演。一些需要学生共同表演的对话也往往是小组成员中学习较好的学生给事先编排好的, 部分学困生则依赖于这些同学, 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4. 小组合作评价不合理。
教师给予学生的小组评价往往是在小组代表发言完毕后, 给小红花、小星星等的类似奖励, 但是小组代表的发言只能代表其个人意见, 教师的评价就存在了片面和不完整性。而且这种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结果, 忽略了合作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时间能力进行评价, 缺少对寡言少语学生的关注, 导致不爱说话的学生更加不喜欢发言, 造成恶性循环。
三、丰富小组活动内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现代外语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贯彻积极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通过思考,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维持有效的课堂学生小组合作的应是活动内容、方式的吸引力和高质量,而不是靠规定学生的行为。结合外语教学的特点,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小组合作可以包括如下几个内容:
1.开展小组演示,把语言形式与实际意义结合起来。
牛津小学英语教科书中安排了很多交际性的活动,如:信息交流、猜谜、扮演角色、做游戏等活动。运用小组演示法,设置情景,让组员按角色扮演书中的人物。在小组共同讨论作出完整的演示方案后,教师可以挑选几个小组让他们在课堂上表演。例如,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4 I like…有一个活动,要求学生彼此了解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并且填写简报表。又如,牛津小学英语5BUnit8 At the weekends的了解同学周末的活动的对话。通过这些活动,把语言形式与实际意义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开阔学生思路,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运用能力。
2.开展小组探索与创造,变被动学习为创造性的主动学习。
小组探索与创造在课堂上的体现是,小组成员对共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通过分析、比较等积极的思维活动,总结出方法,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引入探索和创造,可以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和归纳,独立追求问题的答案。小组共同探索和创造有利于集思广益和发展求异思维。例如在翻译请客人喝果汁的句子时,我们要求各小组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表达。有的小组的学生采用了以下三种表达方法:
1. Do you want some orange?
2. What about some orange?
3. Would you like some orange?
还有一个小组的学生提出了与上述四种表达方法不同的一种表达方式:
1. Why don’t you have some orange?
. 其余小组的学生又分别提出了与上述不同的表达方式。如:
1. Shall we have some orange?
2. Would you have some orange?
3. Do you like orange?
由于各小组学生相互补充,对于同一内容用不同语言结构进行表达的问题,在几分钟内便能圆满解决。
四、如何让小组合作得到更好的运用
那么怎样才能优化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 增强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呢? 通过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理论经验知识, 以及结合本人的实践, 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1. 优化分组的人员
每个小组成员按学习成绩好、中、差来分配, 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间必须建立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 只有在明白他们必须合作才能取得成功的意义后, 他们才会和睦相处。强调小组间的稳定, 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小组作业上, 而不是摆脱小组。当然, 也有个别学生需要教师不断提醒他们, 使他们明白, 藐视合作、取笑他人、拒绝帮助别人是不可取的, 也不是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意识建立, 在低段学生中尤为重要。对于合作优胜的小组给予一定的额外奖励, 这样学生的反应也就不同了, 如果个别小组确实不能合作, 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调整。
2. 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规
小学合作学习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就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从教师方面出发, 在课堂秩序混乱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使班级的所有活动都停下来, 提示学生要小声说话,或者给予纪律好的小组一定的奖励。从学生方面出发, 小组内分工明确, 设立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组长由组织能力强的人担任, 负责分工, 组织成员间进行有序的讨论; 记录员记录小组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汇报员则将本小组的合作情况归纳总结, 在班级中交流汇报。通过设立不同的角色, 要求小组成员既承担个人职责,又要相互配合支持, 发扬团队精神, 有效完成任务。所以, 教师在平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认真倾听、遵守课堂纪律的合作习惯, 这样在上课时就会井然有序, 避免混乱现象的发生。
3. 任务落实到个人
针对“搭车”现象等问题, 解决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作业中都负责承担独特的一部分任务, 或者就是使学生各自为他们的学习负责。举例来说, 对于小组的奖励是以每个小组成员的个人测验得分的总和为依据的。例如在英语对话中, 教师对小组的评价不仅要看对话的效果, 还要关注成员的参与度、难易度。避免一个学生讲了一大堆, 而大部分人只是当个配角。由此, 小组的任务就是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学会内容。在这种情况下, 没有逃避责任的人, 没有“自由乘客”。对于任何一个小组来说, 忽视小组中的任何一名成员的做法, 都是得不偿失的。
4. 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
教师应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 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应以小组为主。合作学习是种群体的学习, 也包括个人的学习过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观察成绩好的学生是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 是否能带动小组里的学困生, 积极配合。无论是对学优生还是学困生, 只要在学习中有良好表现, 教师都应给以及时的评价。对于原本只能说单词的学生, 现在如果能说句子了, 无论对错于否, 都要给予一定的鼓励, 使他有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应该注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除了教师的评价外, 小组内的同学也可以进行互评、自评,做到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 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促。教师可以采用全班表扬、小组加分, 评选优秀小组长、优秀组员、最佳发言人等多种形式, 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及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奖励。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方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小组活动,可以改变课堂教学中学生所处的被动局面,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积极思维,挖掘和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让学生在参与、实践和体验中学习、运用英语,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 更应该全面把握合作学习的实质, 掌握规律, 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