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这是一篇中学化学老师写的论文,读过之后很有收获。这位老师从六个方面提出了策略我觉得第五条布置的作业形式要多样化和第六作业要及时批改,及时与学生沟通写得不错。
如何科学有效地布置化学课后作业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应该是40分钟课堂的进一步延续,是教与学的另一个环节,同时也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很多教师会采取两种方式来布置作业,其中之一是直接利用课后习题,从中选取几道适合本节内容的题目让学生完成;其二是让学生统一购买配套的练习册,让学生完成本课时练习册上相应的所有内容。我认为这两种方法均有一定的弊端。前者由于课本中涉及到的相关习题量比较少,不能使学生对本节所有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巩固和理解;而后者又会出现题量太大,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可能会让学生逐渐产生厌烦情绪,进而导致照抄或不交作业的情况。
教师对作业的布置实际上包含在教学设计之中,所以布置作业也就是教师对作业的设计。作业的设计应讲求实效性,要充分发挥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如何科学有效地布置化学课后作业呢?本人结合这些年的工作体验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布置的作业要适量
学生的作业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教师要精心布置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控制好作业的量,而且要让作业的难度略高于学生知识水平,具有思考的价值,同时优化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以取得实效。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其他学科的作业量来布置。作业量要适当,不多也不少,初中化学学科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30分钟。作业量太少,达不到一定程度的复习巩固效果;作业量过多,又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学生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在课前精选习题,主要针对学习方法的探索和知识的系统归类,逐个有效地击破每个知识点,而不是进行大量的、毫无针对性的、机械性的“题海”式练习。
二、布置的作业要有层次性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特别是初三后阶段的学习。常言道:十个手指有长短。学生的学习也有好有差,层次性较明显,因此,作业布置不宜“一刀切”,要确保优等生吃得精、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饱。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减少单纯知识型的作业。如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查阅资料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对于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则布置一些基础型、知识型的作业,以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如元素符号、化合价口诀、金属活动性等识记性作业。这样,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体现了作业要求的自主性。
三、布置的作业要生活化
要使学生对化学感兴趣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有用。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发现,化学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活中到处都有化学的踪迹。因此我们应该紧密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生动事例来布置作业,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的实用性。如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性质和用途,生活中去除油污的方法总结归类,进行室内装修后如何去除异味和有毒气体,苏打和小苏打在焙制糕点时的作用以及家中的农作物或花草生长不良时应施用何种化肥等等。
四、布置的作业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学生的行为方式受情绪影响很大,感兴趣的事情干得起劲,反之则消极对待。因此,我们进行作业设计时首先要有趣味性,要能“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有劲,就想跃跃欲试,这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涨,作业的质量还愁没保证?这也正迎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能够弥补传统作业死板、机械、枯燥、乏味的缺陷,极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布置的作业形式要多样化
1、 归纳型:化学用语等识记内容(常见元素符号、原子团符号、化合价)。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律的记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俗名、学名、化学式、颜色、状态及特性等等。
2、收集资料型:空气污染、水污染,水的净化处理方法,新型燃料,酸雨的危害,金属材料的应用等等。
3、家庭小实验、小制作型: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多的家庭实验和小制作等。如简易净水器的制作,自制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用铅笔芯进行石墨导电性实验,炭黑的形成,探索鸡蛋壳或贝壳的主要成分等等,学生通过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动手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增加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
4、市场调查型:让学生从书本中跳出来,让学生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价格、资源蕴藏情况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调查周围生活环境中“白色污染”的情况,分析其厂址的选择是否合理,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等。
5、提问型作业:传统的作业布置,一般是教师在讲完课后给学生规定任务,教师居主动地位,学生处被动地位。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在新课程实践中,我发现平时不提问题或不会提问题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都很有限。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我对学生会布置一些学生向教师提问的作业,教师批改作业实际上是在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六、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批改,及时与学生沟通
凡是布置给学生的书面作业,教师都必须及时、认真、准确批改,这也是学生的一种尊重。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感在人的实践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它可以激励人奋发向上。所以,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学生及时订正错误。
(1)作业批改要勤、要快
作业批改可以帮助教师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发现学生掌握的情况,及时纠正错误记忆,督促学生完成作业,使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还有利于增加学生对教师的好感,认为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从而增进师生的感情,使学生乐于学习。
(2)合理使用符号和评语
教师批改作业时应该讲究一点艺术。从学生的作业中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状态。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相应的评语,使他们真正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存在的缺点和努力的发向。教师在给学生下评语时一定要以鼓励为主,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好”字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那些作业做得不太好的学生下评语时,我们尽量找其闪光点。比如,我们可以说他们字写得不错,作业格式清楚等。合适的评语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信任、关心和期待,从而自发地进行作业订正。
总之,在当今的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对作业的设计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拘泥于课本知识中,不能把书面作业作为唯一的形式,而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作业的布置要能做到既夯实学生的基础,又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科学有效地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怎样才能让学生不再把完成作业看成是一种负担,使作业成为一架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的桥梁,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