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概况
课题组织(2013年9月调… 01-11
课题组织(13年3月调整… 03-03
课题网站架构 03-06
课 题 组 织 03-06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最新文章
评价表(张志清) 12-16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案… 12-16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12-16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稿… 12-16
《莫高窟》教学设计(张… 12-16
《第3课 版面设计》教… 12-16
表情丰富的脸 (教学设… 12-1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充分发挥学科教学过程性价值的策略研究>>理论学习>>理论学习笔记5月份
理论学习笔记5月份
发布时间:2015-05-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蒋青月
教学有效的关键之一:教材解读和裁剪   这个环节,我实际上是讲备课,只不过不是仅仅讲教案预设。教师的备课十分重要,可是说难听一点,不备课也可以上课的;花了整整二十个小时备课,上课是要好一些,但肯定好不了20倍,甚至好不了一倍。这就要考量一个老师的责任了。   从教师有效备课来看,分教材的解读和裁剪、教学目标的确立、科学的教学预设三部分。在教学实际中,老师更重视教学预设,就是写教案、写教学过程,而往往忽视前两项工作。因此,教什么、达到什么目标不十分清晰,怎么教、教的效果如何,也将大打折扣。我是这样认识这三者关系的:教材的解读和裁剪是有效备课的前提和基础,教学目标的设置和表述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引领,科学的教学预设是有效教学的蓝本。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材的解读和裁剪是探寻教学内容的有效性。也就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一)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现实意义     教材的解读和裁剪要做到:教什么要清清楚楚(钻研教材的要求);在什么起点上教要清清楚楚(摸清学情备学生);教到什么程度要清清楚楚(教学目标及达成度);为什么这样教要清清楚楚(科学的教学理念);怎样教要清清楚楚(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得怎样也要清清楚楚(有效的可测的教学效果)。——江洪春《钻研吃透教材 考量教师的责任和功底》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教什么,指教学的内容。教什么是方向问题,怎么教是技巧问题。如果教学方向出了偏差,就会南辕北辙,再好的教学设计和方法都会失去意义。   教材内容等同于教学内容,实际上是教师没有形成正确的教学内容观的体现。——应该说,“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其实并不能划上“恒等号”,因为“教材内容”往往必须经过适当删削与剪裁之后方能变为“教学内容”。否则,教学就很难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如果教师贪多求全,企图把众多内容“最大化”地交给学生,那常常会令教学的“预算”无法变成“决算”,岂不让人“一声叹息”?   (二)开发教学内容的基本方法:   1、对文本特征的研究与判断。事实上,上乘的教学必须根据教材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在充分保证对教材内容全盘兼顾的前提下适度彰显自身的“个性”,以便“集中火力”地发挥其“例子”功能,真正做到因“课”制宜。如果课文音韵铿锵,则朗读训练当加大份量;如果课文结构精巧,则谋篇布局需有效提示;如果课文词句华美,则品味咀嚼要不惜余力,如果课文意境深邃,则研磨揣测应做深做透。   2、对学生需要的研究与判断。   3、对教材编者意图的研究与判断。   (三)怎样体现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1、准确把握教学基点,确保教学内容不缺位、不越位(课标和学情)   要认真研读课标,做到心中有课标。依据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明确学什么,不学什么;教什么,不教什么,教到怎样的程度。只有不折不扣地达成年段目标,体现阶段性,才能环环相扣,螺旋上升,最终实现小学阶段的总目标。     还要准确把握学情,树立心中有学生的教材观。在备课时不妨认真思考以下问题:     (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2)通过预习,学生是否已经了解了相关内容,有多少人了解?了解了多少?达到什么程度?     (3)哪些知识是学生未知的、难知的,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和引导?     (4)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趣和关注点?     2、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目标,保证教学内容不错位(这一点不作具体阐述)   3、深入钻研教材,恰当安排教学内容(重点讲)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